嘉祐寺,在臨海城內望天台。始建年代不詳;初名“淨名庵”,後改額。宋慶曆中(1041—1048),寺僧長吉嘗游京師,得參政宋庠以下一百四十五人所書《般若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祐寺
- 類型:寺廟
- 地區:廣東惠州
- 相關:《和陶移居二首》
嘉祐寺,在臨海城內望天台。始建年代不詳;初名“淨名庵”,後改額。宋慶曆中(1041—1048),寺僧長吉嘗游京師,得參政宋庠以下一百四十五人所書《般若經》。
岳陽嘉祐寺坐落在陸城南門外。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仁宗皇帝微服私幸陸城,沉湎於魚梁晴靄、馬鞍落照、蓴湖夜月之勝景,逗留多日,敕於駐宿處建寺留念,並御筆親書“嘉祐寺”三字,主持聰緹又奉命重建。清太平軍焚毀寺宇,法器散失...
嘉祐院,原名大寺。《盱眙縣誌》載,嘉祐院在舊縣鎮,宋嘉祐年建。相傳宋仁宗年間,仁宗趙楨,因酷暑炎熱,駐蹕大寺避暑。仁宗好佛,來時攜帶《水陸》古畫108軸和全部藏經(宋本),入秋迴鑾,則把《水陸》古畫和全部藏經賜予大寺。為此...
嘉祐寺塔,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東南隅水口山,始建於隋開皇五年(585年)。嘉祐寺塔系樓閣式磚塔,五級六面,高19米,邊長2.1米,塔剎呈葫蘆狀,塔身中空,沿壁龕可攀頂層,每級各面有仿木結構券門、梁坊、斗拱、挑檐等...
《嘉祐寺留別丕上人》是北宋詩人皮公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兩年無惠及編氓,蜀道天難六月行。深羨高僧捐世累,竹風湖處聽泉聲。作者簡介 皮公弼,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東明縣,權發遣度支判官。司馬光奏其資性狡猾...
嘉祐寺塔 位於大余縣城南安鎮東水口山下,建於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樓閣式磚塔,六角五層高19米,塔剎葫蘆狀,塔身中空,可沿壁龕攀登至頂層。每層各面有仿木結構券門、梁枋、斗拱、挑檐等,是具唐代風格的宋塔。大聖寺塔...
余嘗²寓居³惠州⁴嘉祐寺⁵,縱步⁶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⁷亭止息⁸。望亭宇⁹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
期間,蘇東坡曾兩次居住在嘉祐寺,前後一共一年又二個多月。東坡居惠期間,主要居住在東平,西湖則成為其主要活動場所,為惠城留下了大量詩作佳篇和人文故事。後人為紀念東坡,主要在西湖邊,東坡足跡走過的地方興建了大量紀念類建築。...
《夷堅志.支甲》則記載張太守亡女在南安嘉祐寺變成厲鬼,去迷惑解潛的孫子,兩個故事大體相似。解潛、解元、邵宏淵都是當時有一定名氣的人物,而且確是在南安呆過一段時間,傳說中的寶積寺、嘉祐寺也都是南安有名的寺廟。故事的...
松風亭在嘉祐寺側近,蘇軾《松風亭記》說:“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題嘉祐寺》說:“始寓嘉祐寺松風亭,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是亭與寺都在半山坡上。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人興會濃厚,寫了...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
明洪武初年,惠州西湖的棲禪寺、嘉祐寺、圓通寺、光孝寺,通通撤併到永福寺。到了成化年間,永福寺的僧人還欠債逃逸,可見明朝惠州佛教的不景氣。到了明嘉靖、萬曆年間,佛教在惠州的活動因為幾位大德高僧的到來而活躍起來,如真空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