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東南隅水口山,始建於隋開皇五年(585年)。

嘉祐寺塔系樓閣式磚塔,五級六面,高19米,邊長2.1米,塔剎呈葫蘆狀,塔身中空,沿壁龕可攀頂層,每級各面有仿木結構券門、梁坊、斗拱、挑檐等,是具唐代風格的宋塔。

2006年5月25日,嘉祐寺塔作為贛州佛塔的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祐寺塔
  • 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東南隅水口山
  • 所處時代:北宋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全天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0603-3-306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結構,特點,文物遺存,綜述,石雕,銀器,銅器,瓷器,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隋開皇五年(585年),始建佛塔於此,為嘉祐寺附屬建築。
唐景雲元年(710年),重修佛塔,更名為大雲寺塔,為大雲寺附屬建築。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大雲寺更名為清泉寺,大雲寺塔亦更名為清泉寺塔。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再修清泉寺塔,更名為嘉祐寺塔,為嘉祐寺附屬建築。
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碑文
民國以後,嘉祐寺倒塌無存,唯剩嘉祐寺塔。
1958年,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撥出專款對嘉祐寺塔進行維修。
2012年1月25日,嘉祐寺塔的地宮發現被盜。

建築布局

結構

嘉祐寺塔為樓閣式磚塔,五級六面,高19米,為單壁空筒式結構,沒有基座。該塔每級各面均辟有券門,磚疊澀出檐,並砌闌額、斗拱、倚柱、駝峰等仿木構件。其中底層特高而不辟門,補間鋪作一朵,椅柱間用雙層闌額,不用普柏枋,闌額間用捲雲狀駝峰承一朵一斗三升相聯繫,枋上承拱,構造奇巧。塔頂安覆盆,上置寶葫蘆。各層出檐有小翹角和滴水勾頭。
嘉祐寺塔
嘉祐寺塔

特點

嘉祐寺塔從二至五層,每層之間均有突出的磚砌雙層花檐,上層為倒鐘形覆瓦坡頂,整座塔身結構精巧,穩重端莊,該塔歷經千年的歷史,由於它建築結構嚴謹,技藝精巧,雖經長期風雨剝蝕和地震,依然雄偉屹立;額枋、斗拱與明人項子京“天籟閣”舊藏《宋名人畫冊》中“騰王閣圖”中所繪的古建築構件風格相似,留有唐代遺風。

文物遺存

綜述

2012年,嘉祐寺塔被盜。根據一份由公安機關在案發後追回的文物清單顯示,嘉祐寺塔內的被盜文物主要有石雕與銅雕的佛像與基座共24件,還有銀飾蓮花座佛像9件,銀箔飾品殘件2件,帶蓋銅熏爐1件,銅鏡10件,瓷器5件,共51件,另加銅錢10千克。從被盜出土文物看,以各種質地的佛像和銅錢居多。

石雕

石雕小佛像與須彌座共23件,其中石雕小佛像11件,石雕小佛像的須彌座12件。通寬2.8厘米,高6.3厘米,重0.749千克,由佛像和須彌座組成,其中有一組有殘斷,一組缺佛像,腐蝕損毀較嚴重,急需修復。雖然佛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但從造像技法上依然能看出有明顯的凹凸轉折衣紋,圓潤細緻,流暢逼真。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人物形體刻畫完美。應是十八羅漢的造型。在藝術造型上,佛像基本上承襲了唐末造像的風格,造像容貌豐滿,衣飾飄帶流暢自然,姿容凝重秀美,比例勻稱。姿態隨意活潑,富有個性,具時代風格。
嘉祐寺塔
石雕小佛像與須彌座

銀器

銀飾蓮花座佛共9件,通寬4.8厘米,高9.9厘米,重0.079千克,其中三件有殘斷情況,部分損腐,需要修復。但總體較銅佛清晰,可明顯看出佛像的面部,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體態豐腴,神情慈愛詳和。佩戴纓絡,身坐兩層蓮花的細腰圓座。
銀飾品追繳的飾品共2件,為銀質的,從飾品殘件可清晰辯認出有龍、蛇、馬、羊等十二生肖動物圖樣,飾品相當輕薄,大多破碎不堪。
嘉祐寺塔
銀飾品

銅器

銅佛像共1件,通寬3.2厘米,高10.9厘米,重0.07千克,因年代久遠,鏽蝕嚴重,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從其輪廓看出身段高長,造型體型纖細,衣裙稍有褶,掉於腿後,衣紋流暢,富於宋代藝術風格。
帶蓋銅熏爐共1件,熏爐造型為闊沿、直腹,平底,下有五個獸形足。蓋為寶珠紐,有四組梅花形鏤空煙孔。宋代的銅佛香爐外底正中一般刻有陰文篆書銘文,如“子子孫孫永用”“上寶”等以示寶貴。但這個銅熏爐器形雖較完好,然底部鏽蝕加上泥土遮蓋已無法辯清,有待進一步考證。
嘉祐寺塔
帶蓋銅熏爐
銅鏡共有10件,鏡型有圓形7件,菱花形1件,葵花形1件,亞字形1件四種。這些銅鏡因在泥土中埋藏太久,均已鏽蝕嚴重,有幾件很難辨清表面的紋飾圖案了。
圓形鏡:共7件,大小尺寸各不相同,其中1號—3號圓形鏡較大,27號—10號圓形鏡偏小。
1號鏡:直徑14.4厘米、高0.20厘米、重0.268千克。小鈕素麵、近沿有凹紋一圈,基本完整。
2號鏡:直徑13.4厘米、高0.20厘米、重0.181千克;小鈕、近沿兩道弦紋、弦紋內有兩圈乳釘紋裝飾,基本完整。
3號鏡:直徑10.8厘米、高0.20厘米、重0.119千克。小鈕素麵鏡,基本完整。
7號鏡:直徑6.6厘米、高0.10厘米、重0.079千克。小鈕、鈕周邊兩圈弦紋。
8號鏡:直徑7.3厘米、高0.10厘米、重0.051千克,近沿有一小洞。因泥土覆蓋,鏽蝕嚴重,已辯不清真面目。
9號鏡:直徑7.5厘米、高0.10厘米、重0.039千克。因泥土覆蓋,鏽蝕嚴重,已辯不清真面目。
10號鏡:直徑8.8厘米、高0.10厘米、重0.053千克。鏡已斷為兩塊,背面因泥土覆蓋,只能見一小鈕。
菱花鏡:只有1件,即4號鏡。直徑10.8厘米、高0.20厘米、重0.102千克。小鈕素麵,鏽蝕嚴重,器形基本完整。
葵花鏡:共1件,即6號鏡。直徑8.7厘米、高0.20厘米、重0.079千克,小鈕素麵,八葵形,器形基本完整。
亞字鏡:共1件,即5號鏡。直徑10厘米、高0.30厘米、重0.086千克,小鈕素麵,鏽蝕嚴重,但器形基本完整。
銅錢出土數量有10千克。但均已嚴重鏽蝕,大部分看不清字跡,能夠依稀辯認出的只有極少數,而且大多是唐錢“開元通寶”,少部分宋錢“太平通寶”,由於年代久遠,有的銅錢三五幾個銹在一起,無法分開。

瓷器

青白瓷小罐共3件,通高5.9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2.5厘米、重0.49。其中1件青白釉瓜棱小罐為唇口、鼓腹、平底形,腹部有一半殘;1件青白釉小罐口殘、鼓腹、平底;還有一件唇口、高頸、鼓腹、底已破碎。
青白瓷粉盒共1件,通高3.4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9厘米、重0.109千克,缺蓋。
嘉祐寺塔
青白瓷粉盒
青白瓷器蓋共1件,通高0.5厘米、直徑4.8厘米、沿殘2.3厘米、從器形尺寸看,應是個罐蓋,但是否是追繳回的這3件罐的其中一件的蓋子,現還無法確認,因為罐口完整的兩件口都比蓋大,顯然不是,而另一件口殘的罐子因為口已殘,也無法確認,尚待進一步考證。
嘉祐寺塔
青白瓷器蓋

歷史文化

相傳,有一年,皇上欽定在大余舉行全國會試,戴衢亨跟某大學士開玩笑說:“大余是我的故鄉,告訴你,那裡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吟幾句詩,填幾句詞,更擅長對楹聯。仁兄到那裡以後,千萬要注意,不要給邑人考住了。”
大學士奉命回朝復旨,當官船行駛到大余城東嘉祜寺塔下的河岸邊時,他猛然記起戴衢亨所說的“大餘人男女老少會詠詩作對”的話。這時,巧遇一農夫路過,大學士叫農夫停下,說要和他對對聯,只見大學士指著嘉祐寺塔口吟:“寶塔高高,四方七棱八角。”農夫連伸出手掌搖了搖,便急急忙忙地上路了。大學士得意地說戴衢亨真會嚇唬人。
回到京城,大學士說:“仁兄真是戲言騙人,大餘人哪裡是個個都會吟詩題詞作對聯的呢?”“真的,一點不假。”戴衢亨一本正經地回答。“純屬子虛烏有之事。”大學士否定。“何以見得?”戴衢亨追問。大學士說:“我曾在嘉祜寺塔下,指塔出上聯:‘寶塔高高,四方七棱八角’,而這個農夫只對我搖搖手,就走開了。”戴衢亨哈哈大笑說:“仁兄,你有所知,這個農夫搖搖手就對出下聯了,他說的是:‘玉掌平平,五指三長二短’,難道不是妙對嗎?”大學士被戴衢亨糊弄了卻蒙在鼓裡。他自感羞愧地說:“我枉讀詩書數十年,還不如一個農夫啊!”

文物保護

1957年7月1日,嘉祐寺塔被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江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祐寺塔
文保碑
2006年5月25日,嘉祐寺塔作為贛州佛塔的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嘉祐寺塔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東南隅水口山。
嘉佑寺塔

開放時間

全天。

交通線路

大余縣內乘公交3路至南安鎮政府站下車,沿伯堅大道走100米,左轉過人行道,繼續向前走340米,右轉走180米,即可到達嘉祐寺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