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白血細胞

嗜酸性白血細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又稱嗜酸性粒細胞。占白血細胞總數:人為2~5%。核分2葉,細胞直徑8~20微米,胞質中含粗大的嗜酸性顆粒。

細胞的嗜酸性顆粒中含有多種酶類,如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脂酶D、血組織蛋白溶酶等;還含有較多的鹼性組蛋白,因此使顆粒呈嗜酸性。嗜酸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受GM-CSF、IL-2和IL-3的誘導發育成熟。該細胞的壽命很短,在骨髓有2~6天的成熟期,在循環系統中的半壽期約6~12h,在結締組織中可存活數日。
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淺紅色,由於其中充滿顆粒,常不易見到細胞質。顆粒呈鮮紅色,直徑0.5~1.5微米。核為桿形或分葉形。電鏡下,胞質內有較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少量線粒體,多量糖原顆粒。顆粒分兩型,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敏感的過氧化物酶等。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在對抗某些寄生蟲的保護性免疫原性和過敏性疾病的炎症中發揮作用。人患寄生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增多,可高達40%。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增加(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通常提示機體對異常細胞、寄生蟲或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過敏原)的反應。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目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症)常見於Cushing綜合徵、應激反應和激素治療,但是由於免疫系統其他部分可以代償,通常不會帶來什麼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