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立體化學理論

嗅覺立體化學理論(stereochemical theory)是在1952年由 Amoore 提出。該理論第一次將物質產生的嗅覺與其分子形狀聯繫起來,並首次在嗅覺研究中心提出主導氣味(primary odor)的概念,因而也有將理論稱為主香理論,這與顏色的視覺感覺相類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嗅覺立體化學理論
  • 外文名:stereochemical theory
  • 提出時間:1952
  • 提出者:Amoore
觀點
Amoore 認為:不同物質的氣味實際上是有限幾種主導氣味的不同組合,而每一種主導氣味可以被鼻腔內的一種相互各異的主導氣味受體(primary odor receptor)感知。 Amoore 根據文獻各種氣味出現的頻率提出了7種主導氣味,包括清單氣味(ethereal)、樟腦氣味(camphoraceous)、發霉氣味(musty)、花香氣味(finty)、薄荷氣味(minty)、辛辣氣味(pungent)和腐爛氣味(putrid)。為證明確實存在主導氣味以及如何區分他們, Amoore 還進行了“特定嗅覺缺失症(specific anosmia)”試驗。而後的 Guillot 對 Amoore 的實驗結果分析認為,對某一特定氣味識別能力缺失的特定嗅覺缺失症是因為患者缺乏其中之一主導氣味受體的原因。嗅覺立體化學理論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分子形狀相似的物質,氣味之所以可能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