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花吊鐘花

單花吊鐘花

單花吊鐘花(拉丁文:Enkianthus pauciflorus E. H. Wils.)是被子植物門杜鵑花科下的物種,為高1-3米的直立灌木,暗褐色被微毛纖細的小枝,花形猶如燈籠。每年6-10月開花,花色多樣,具觀賞性,適合家庭種植。

分布於中國四川省、雲南省,緬甸西北部,多生於生於海拔3000-3700米的高山灌叢中。該物種是由20世紀初期英國著名植物學家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 Ernest Henry Wilson 1876年2月15日-1930年10月15日)於年首次命名。該花含有黃酮類、香豆素類等化學成份,具有平喘、消炎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花吊鐘花
  • 拉丁學名:Enkianthus pauciflorus E. H. Wils.
  • 別稱:少花燈籠花,少花吊鐘,少花吊鐘花,疏花吊鐘
  • 二名法:Enkianthus pauciflor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
  • 亞科綟木亞科
  • 吊鐘花屬
  • :單花吊鐘花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省、雲南省,緬甸西北部
  • :單花組
  • 命名時間:1907年
  • 命名者: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
  • 模式表本地:中國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該物種的小枝纖細,暗褐色,被微毛;芽頂生,紅褐色,芽鱗長卵形,長6-7毫米,寬2.5(最寬3)毫米,無毛,先端具尖頭。葉密集枝頂,長橢圓形至長卵形,厚紙質,長(最短1.5)2-2.5(最長3)厘米,寬(最窄0.8)1-1.2厘米,先端漸尖,有小尖頭,基部楔形,漸狹成柄,邊緣具細鋸齒,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疏被微柔毛,中脈在表面不明顯,在背面隆起,側脈在背面稍明顯;葉柄短,長約2毫米,近無毛。單花,稀2朵花自葉叢中生出,花未見。蒴果卵形,直徑3-7毫米,幼時綠色,成熟時褐色;果梗纖細,長約1厘米,明顯彎曲。種子小,黃褐色,具翅。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生於海拔3000-3700米的高山灌叢中。

分布範圍

該物種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雅安市漢源、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生於海拔3 000—3700米的高山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緬甸西北部也有分布。據《廣西植物名錄》記載,廣西大瑤山有分布。但未見標本、附記於此,待以後確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