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脊龍

單脊龍

將軍廟單脊龍是體型中等大小,獸腳類斑龍超科恐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將軍單脊龍
  • 別稱:將軍蛋雞龍
  • :動物界
  • :爬行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斑龍超科
  • :單脊龍屬
  • :將軍單脊龍
  • 分布區域:中國新疆
  • 生存年代:侏羅紀中期
  • 食物:魚類、小型恐龍
形態特徵,該科種類,生活習性,物種學史,

形態特徵

將軍廟單脊龍是體型中等大小,獸腳類斑龍超科恐龍。主要特徵是頭顱骨長而細,嘴巴很窄,頂上具有發育良好高聳的(中棘)脊冠龍,身體瘦。根據唯一發現的很完整標本,單脊龍體長5米,體重450千克,身高1.7米。

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 chinese )→ 單脊龍
單脊龍復原圖(趙闖 繪)單脊龍復原圖(趙闖 繪)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 monolophosaurus
單脊龍
發音( pronounced )→ mon-oh-loh--foh-sor-uhs
含義( meaning )→ 頭頂有一道骨脊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Megalosauroidea巨齒龍超科
屬( genus )→ monolophosaurus 單脊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m. jiangi 將軍廟單脊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m. jiangjiunmiaoi= m. jiangi
時代( period )→侏羅紀中期 oxford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
單脊龍頭骨單脊龍頭骨
發現地層( stratum )→ 五加灣組
食性( diet )→ 肉食。魚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5米 高1.7米
推測體重( mass )→ ...450千克
發現者( discoverer )→ zhao & currie,199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zhao & currie,1994
化石圖化石圖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生活習性

[a]將軍廟單脊龍是中等大小,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屬於斑龍超科,頭骨長而細,吻部很窄,頂上具有發育良好高聳的(中棘)脊冠。生活於河湖邊與丘陵地,主要食物來源包括是小型的恐龍和魚類。這具完整的標本是1984年從五加灣組岩石中發掘的,位居將軍廟地點出土,由currie與趙喜進描述研究。從它們生存的時期生態環境和它們的身體結構分析,單脊龍被認為是一種以魚類和小型恐龍為食並有空以腐肉為輔的恐龍,因為它們的較不結實骨骼構造和身體結構,很難捕食中、大型食草恐龍,而它們輕盈而靈活的頭頸部和整齊的牙齒,更適合捕食靈活的魚類和小型恐龍。在侏羅紀中期中國恐龍食物鏈里,將軍單脊龍處於食物鏈的次等掠食者位置,這意味著它會也成為中華盜龍的食物,生態位置如同現代南美洲的鬃狼。

物種學史

[a] 一個非常完整的單脊龍骨骼於1984年被發現。最初在被科學文獻詳細描述以前,將其暫命名為“Jiangjunmiaosaurus將軍廟龍”。該名稱現已被棄用
[a]1993年,趙喜進與Currie正式確定了其拉丁文學名“Monolophosaurus jiangi”;種名jiangi源自於正模標本IVPP 84019被發現地的地名。單脊龍最初歸為巨齒龍科並多次被建議劃分到“異特龍超科”。Carr (2006)甚至表示屬於暴龍超科原角鼻龍科的五彩冠龍是單脊龍的亞成年個體,因此認為五彩冠龍也應歸為“異特龍超科”,由於他注意到了兩種生物都具有大而薄的長在頭骨中部的多孔冠狀脊。但這樣的分類也許並不正確。
[a]Smith(2007)發現以前被認為是異特龍超科成員的一些專屬特徵也存在於其他更廣泛的堅尾龍類恐龍成員中。由此他首次提出單脊龍應該不是“新堅尾龍類恐龍”(neotetanuran)。趙喜進(2009)也注意到了骨骼標本上所顯示的一些原始特徵證明單脊龍或許是一種最基礎的堅尾龍類恐龍。Benson (2008,2010)將單脊龍與川東虛骨龍共同歸入一個演化支,該演化支在巨齒龍超科(或稱棘龍超科、斑龍超科)中所處的位置比巨齒龍科和棘龍科更為基礎。隨後,Benson(2010)發現川東虛骨龍/單脊龍演化支應該處於巨齒龍超科與新堅尾龍類之外,接近於更基礎的堅尾龍類。但在2013年,將軍單脊龍重新研究後又被歸類於斑龍超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