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五重奏,是指單簧管參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構成的弦樂四重奏加一支單簧管,構成五重奏。在這樣的器樂組合里,渾然一體的弦樂器組與音色華麗富於表現力的單簧管形成對比,產生溫柔、沉靜的浪漫氣息,可以達到一種引起幽深的內心體驗的藝術境界。勃拉姆斯的《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就是這樣一部含蓄抒情的寧靜之作。
Performer:Boskovsky. Wiener Octet
用單簧管與弦樂四重奏組成的五重奏曲目不是很豐富,甚至可以說很少,但是在這不多的曲目里,卻有幾首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有趣的是這幾首單簧管五重奏的產生背景非常相似,都是由於單簧管演奏者爐火純青的技巧激發了作曲家的創作靈感,於是專為這位演奏家寫單簧管音樂,這當中當然少不了作曲家與演奏家之間的友誼。首先應該談到的單簧管五重奏是莫扎特在1789年為維也納的單簧管名家安東·施塔德勒所寫,這部五重奏是單簧管參與室內樂的較早範例。莫扎特的太太康斯坦察的娘家姓氏叫韋柏,她有一位堂弟卡爾·馬利亞·封·韋柏,就是那位寫過歌劇《自由射手》的韋柏,為慕尼黑的單簧管演奏家貝爾曼寫過單簧管五重奏。比莫扎特晚整整一百年,勃拉姆斯在1891年又為邁寧根的單簧管名家穆菲爾德寫了單簧管五重奏。幾位作曲家在不同年代裡採用同一形式作曲,本不是什麼值得一提的事,但是這三首五重奏產生的過程很相似,音樂精神也很接近,都很優美感人,堪稱珠聯璧合。
假如勃拉姆斯沒有在1891年到邁寧根去旅行的話,今天也就不會有《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這首名曲了。那時勃拉姆斯58歲,按照現在的觀念,58歲只是人生的中年期,應該是創作力旺盛的時期,但是勃拉姆斯從幾年前就顯出精神上的老態。從1889年開始,就很少創作新作品,把主要精力用在整理舊作上,他向朋友訴說自己感到創作力已經衰退,寫大一些的作品有些吃力,以後不再寫大型作品了,他甚至準備了遺囑。勃拉姆斯一生為人拘謹,性格不算開朗,55歲以後生活比較平淡,他終生未娶,難免有人生的寂寞感,他作曲一向下筆謹慎,創作速度較慢,到了一定年紀也會感到力不從心,這些都可能是他停筆的原因。
1891年勃拉姆斯到邁寧根去旅行,在邁寧根看了邁寧根宮廷樂隊的演出,這裡有一位叫理察·穆菲爾德的單簧管手,演奏了莫扎特的單簧管協奏曲和韋柏的單簧管協奏曲,穆菲爾德的演奏技巧把莫扎特和韋柏的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勃拉姆斯大受感動,他聲稱還從沒有聽到過有人把單簧管吹得如此優美動聽。在那次音樂會之後,勃拉姆斯與穆菲爾德成了好朋友,勃拉姆斯晚年的四部單簧管作品都是為穆菲爾德寫的。勃拉姆斯在作曲方面是出名的慢手,但是這次卻很快拿出了兩部篇幅不短的室內樂,一部是為單簧管、大提琴、鋼琴寫的三重奏,另一部就是這首《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這首五重奏當年在柏林公演,單簧管當然由穆菲爾德擔任,合作者是約阿紀姆四重奏組。約阿紀姆的四重奏組一向不與管樂器合作,這次破例演奏了單簧管五重奏,是約阿紀姆與勃拉姆斯絕交多年後的善意舉動。演出獲得了成功,第二樂章應觀眾要求返場。
《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共有四個樂章,四個樂章按照傳統的奏鳴曲快慢對比布局,全部演奏下來大約用28分鐘,大致相當於一部交響曲的長度。在音樂形式上勃拉姆斯仍然恪守古典主義的嚴謹和均衡,但是他使用的音樂語言和大量抒發自我的內心感受卻是浪漫主義的。在嚴謹凝鍊的結構里,他裝入的是個人內心的浪漫情感,既有熱情的表露,又有詩意的抒情,所以這部室內樂很受人們的歡迎。尤其是第二樂章柔板,單簧管與弦樂的各個聲部輪流交織,從容不迫地傾訴內心世界,仿佛在把人生的苦澀吞咽下去,化做柔美的旋律歌唱出來,非常富於詩意,具有一種衰而不傷的美感特質。
勃拉姆斯在寫這部五重奏時肯定是考慮過穆菲爾德的演奏風格,按照他的技術特點寫這首曲子,所以這首名曲至少有穆菲爾德一半功勞。穆菲爾德其人也不是個等閒之輩,他本來是邁寧根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不知怎么的迷上了單簧管。他試圖把小提琴的表現方式移植到單簧管上,以拓展單簧管的表現力。看來他的努力是成功的,除了勃拉姆斯以外,還有當時的幾位作曲家為他寫過曲子,他對單簧管的發展是有貢獻的。
能激發作曲家靈感的演奏者都不是凡夫俗子。當初令莫扎特對單簧管著迷的是施塔德勒,他的演奏技巧爐火純青,他那個時代的單簧管還很簡陋,但他憑著嘴上控制的超吹功夫解決了演奏難題,莫扎特與他結成莫逆之交,《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和《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降E大調單簧管三重奏》這幾部不朽之作是為他寫的。施塔德勒在作曲方面也能雁過留痕,莫扎特有兩部室內樂由他完成。(摘自"北京文藝台")
1-4 Mozart, W. A. - Clarinet Quintet K.581
5-8 Brahms, J. - Clarinet Quintet Op.115
9 Wagner, R. - Adagio for Clarinet & St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