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拐村

單拐村位於河南省東北部的清豐縣雙廟鄉,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村莊。抗日戰爭爆發後,這裡黨的活動十分活躍,民眾基礎十分牢固,冀魯豫邊區領導機關和縣、區幹部經常在這裡活動。設立了抗日高小,舉辦了文教幹部訓練班,培養了一大批抗日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拐村
  • 外文名:Single Guai Cun
  • 人口:2000萬
  • 地理位置:河南省東北部的清豐縣雙廟鄉
簡介,概括,遺址、遺物,地圖信息,

簡介

抗戰初期,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和一二九師主力部隊按照中央部署開赴冀魯豫地區,積極發展游擊戰爭,消滅和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兵力。適應形勢發展要求,1944年9月~1945年9月,中共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進駐處於根據地中心位置的單拐村,繼續領導邊區開展根據地建設和抗日鬥爭,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東至津浦、西鄰平漢、南跨隴海、北靠德石。單拐成為我黨領導的最大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在此期間,分局和軍區領導邊區軍民積極開展了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民主民生運動和部隊整訓工作,決策部署了一系列的攻勢作戰和戰略大反攻,舉行了南樂戰役祝捷大會、群英會、七大勝利召開慶祝大會、抗戰勝利慶祝大會、冀魯豫邊區參議員選舉大會等一系列規模大、影響廣泛的政治宣傳活動。使邊區民眾經受了殘酷的戰爭考驗,也帶動邊區社會政治面貌發生了千百年來最為深刻的變化。

概括

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發出指示:“最近冀魯豫有極大的發展,超過太行、太岳數倍,為敵後最大根據地。但減租減息大半尚未實行,各種政策尚未完全正規,根據地的民眾基礎尚不鞏固。因此,特向你們提議,北方局及時進至冀魯豫根據地,並從太行、太岳抽調一批減租減息有經驗、民眾工作作風又好的幹部到冀魯豫,普遍發動民眾進行徹底的減租減息,求得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根據指示,時任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的鄧小平率領北方局機關於3月下旬到達單拐。鄧小平深入調查研究,多方聽取民眾意見,召開了著名的“六六”會議,極大地推動了邊區民主民生運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對進一步充實邊區物質儲備、迎接戰略大反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黨的七大期間,鄧小平同志作為七大代表一直留在單拐工作,但仍被選為中央委員。直至6月下旬,接到毛澤東電示才離開單拐赴延安參加七屆一中全會。在單拐,小平同志工作了3個月,是其一生中在河南連續生活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
解放戰爭初期,冀魯豫軍區在單拐村成立了軍工部和第一兵工廠,成功試製出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蓋亮式”70毫米步兵炮。鄧小平、宋任窮等領導同志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區第一兵工廠幹部戰士在單拐期間和廣大村民建立了濃厚的魚水深情,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歷史佳話。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極大鼓舞了邊區民眾追求民族解放獨立、追求自身翻身解放、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信心和幹勁,並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得到了更好地弘揚和發展,成為老區人民永遠的精神財富。

遺址、遺物

單拐村作為冀魯豫邊區抗戰大本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見證了邊區軍民同舟共濟、艱苦奮鬥的曲折歷程,記錄了邊區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頑強抗戰的歷史。單拐村至今仍保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軍區第一兵工廠舊址以及鄧小平、宋任窮、黃敬、楊勇、蘇振華、曹里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23處以及他們和部隊當年生活、工作、生產使用過的大量革命歷史文物。

地圖信息

地址:濮陽市清豐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