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希征

單希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希征
  • 畢業院校:第四軍醫大學
  • 職稱:教授
  • 擅長領域:眩暈、鼾症
  • 論著:《臨床眼震圖學》
  • 事業成就:成立中美眩暈病研究所
人物介紹,科研成果,臨床貢獻,所獲榮譽,

人物介紹

單希征,北京武警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教授,中美眩暈病研究所所長,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眩暈中心特需專家。擅長眩暈、鼾症的治療。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後一直師從於全國著名的耳鼻喉專家海軍總醫院副院長汪磊,並曾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波鴻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深造。享受全軍優秀科技人才特殊津貼。曾任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科研成果

1.首先開展眼震圖的掃視正弦跟蹤試驗並在國際上首次進行曲線分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被稱為“單氏分型法”;
2.首次提出和命名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叢棘波”;
3.發明了攜帶型微機眼震電圖儀,在國內最早進行了視頻眼震圖的臨床研究工作;
4.研製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化耳石復位儀,命名為SRM—I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系統”;
5.開展的齶咽成形加咽腔擴展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取得顯著療效。
6.完成並出版國內第一部眩暈診斷學的專著《臨床眼震圖學》,填補了國內空白。

臨床貢獻

工作忙,一直是單希征的特徵。他除了日常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臨床工作外,其它時間都用在了另一事業上,即眩暈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2007年11月,在單希征的主導下,中美眩暈病研究所成立了,並建立了全國最先進的眩暈病實驗室。“我從事眩暈病研究這么多年,就是希望把我國眩暈病的研究提高到最先進的水平,為患者造福。”他如是說。
傳統的治療眩暈的方法是手法復位,然而手法復位與醫生的經驗有關,復位速度不易統一,復位角度不準確等都使手法復位不易普及。
於是,研製一台新式儀器的構想開始在單希征的腦海中浮現,這台儀器可以精確地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角度讓患者進行體位變換,以達到治癒的目的。
2010年初,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化耳石復位儀研製成功,命名為SRM—I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療系統”,臨床試用效果非常好。而與單希征同時研製成功的美國同類儀器,則投入了相當於其8倍的資金。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美國、法國3個國家剛剛研製出這種儀器。
單希征自豪地說:“雖然它的研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但我卻有著極大的成就感,因為它可推動我國眩暈病治療的發展。這套系統是建立在我20多年艱辛的科研基礎上的,包含著整個科研團隊的心血。”

所獲榮譽

曾以第一作者獲得全國首屆耳鼻咽喉科中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全國第七屆發明銀牌獎、8次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和醫療成果獎。發表論文40餘篇,三次科研立功。獲得兩項國家專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