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孝全

單孝全,1938年2月生於浙江省紹興縣。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1977-1978年在英國Imperial College, 1985-1986年和1988年在英國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及1990年在德國Perkin-Elmer公司從事原子光譜學研究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92-1999年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1995-1999年曾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環保專業評審會副主任委員。現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常務編委、《分析化學》、《分析科學學報》、《分析實驗室》、《環境化學》和《安全與環境學報》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孝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38年2月27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學科:化學
  • 學歷:本科
基本資料,工作簡歷,研究成就,研究方向,承擔課題,科研獎勵,

基本資料

工作單位: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單位所屬機構: 研究單位
是否院士: 待定 國籍: 中國

工作簡歷


首先建議鈀可以作為石墨爐原子吸收的通用基體改進劑。並已得到廣泛的套用。此外,他比較系統地研究了分級萃取過程中痕量元素的吸附和再分配。他在國內外發表了70餘篇論文,其中50餘篇在國外發表。
工作簡歷:
1964年01月-1975年01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室主任
1985年01月-1986年01月,Strathclyde大學純粹和套用化學系,教授
1990年04月-1990年10月,珀金埃爾默公司,教授
1986年01月-1995年01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室主任; 中心主學術或專業團體任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常務理事

專業領域:分析化學

研究成就

19850101-19950101,形態分析研究,主持
19780101-19950101,石墨爐原子吸收基體改進效應研究,主持
19780101-19900101, 電漿發射光譜研究,主持
獲獎:
19790101,標準分析方法,中國科學院, 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
19870101,石墨爐原子吸收基體改進效應,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自然科學獎, 三等
19790101,石墨爐原子吸收基體改進效應測定汞, 化學學報, 37,261,
19850101, XPS研究鈀機理,Anal.Chim.Acta,173,315(1985),
19930101, 分級萃取評價,Anal.Chem., 65,802(1993),
簡介

研究方向

早期從事原子光譜學研究。近十年從事環境化學研究,包括形態分析與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界面化學過程、超積累植物吸收重金屬與傳輸機理、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分離與表征等。主要研究成果:(1)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石墨爐原子吸收通用化學改進劑鈀,闡明了有關機理,解決了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難以測定揮發性元素的難題,推動了原子光譜學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獲得國際學術界的普遍好評與廣泛套用;(2)最先研究了ICP-AES電熱進樣的樣品輸送機理;(3)科學地證明了分級萃取方法學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即所用萃取劑沒有選擇性和痕量金屬元素在礦物相之間會出現再吸附和再分配,解決了國際學術界在這個問題上的長期爭論;(4)較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影響土壤中重金屬生物可利用性的諸多因素,提出了“根際濕土壤可移動性級分”的新概念,為建立普適性預測土壤中的重金屬的生物可利用性方法學奠定了基礎;(5)最先研究了農用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與解吸動力學,研究了有機酸對吸附與解吸的影響,有助於闡明污染物ageing effect的機理。

承擔課題


現主持國家重點基金項目“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與生態毒性微觀機理的研究”(180萬元)。973課題“官廳水庫/永定河段水體污染形成機理及控制技術原理”(200萬元),參加海水中重金屬的分離的863課題與內分泌干擾物的環境行為的科學院方向性課題等若干項。

科研獎勵

“污染物的環境界面化學與控制技術原理”獲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研究者)、“石墨爐原子吸收基體改進效應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研究者)、“形態分析、生物可給性與生態毒理研究”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研究者)、“無機污染物分析方法及標準化”獲197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第五研究者)、“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區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三研究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