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喬伊斯文集”中的書信集。喬伊斯沒有自傳和日記傳世,所以書信就成了全面展示他生平和作品的唯一的一手文字資料。這些書信按時間排列,貫穿了喬伊斯的一生,並按他先後居住過的城市分為五個階段。這本《書信集》展現了一個複雜矛盾的喬伊斯、一個文學天才如何以凡夫俗子之身,奔波於文學抱負與柴米油鹽間。正如他給妻子的信中所說,“有些信醜惡、淫穢、野蠻,有些信純潔、神聖、富有靈氣,總而言之,都是我自己”。喬伊斯的書信集對於了結這位現代派宗師的為人和為文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本書系首次譯介給中國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喬伊斯文集
-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516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迄今為止華語世界收羅最全、規模最大的喬伊斯作品總集。裝幀精美,採用特製變色皮工藝,極具收藏價值。有關喬伊斯的唯一生平文字史料;包羅萬象,語言極為生動有趣,更有寫與妻子的數封絕對驚世駭俗私密瘋狂的情書。
作者簡介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1941),愛爾蘭小說家、詩人,被認為是對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最為深遠的巨匠和宗師,甚至被譽為繼莎士比亞後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
圖書目錄
都柏林、巴黎時期(1882—1904)
普拉、羅馬、的里雅斯特時期(1904—1915)
蘇黎世、的里雅斯特時期(1915—1920)
巴黎時期(1920—1939)
聖熱朗勒皮、蘇黎世時期(1939—1941)
普拉、羅馬、的里雅斯特時期(1904—1915)
蘇黎世、的里雅斯特時期(1915—1920)
巴黎時期(1920—1939)
聖熱朗勒皮、蘇黎世時期(1939—1941)
序言
譯本序
從字數上講,保存下來的喬伊斯的書信幾乎趕得上他的小說的總量。他的書信曾編為三大卷於1957—1966年面世。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一些書信公之於眾。這個譯本的依據就是喬伊斯研究專家理察·艾爾曼編選的《詹姆斯·喬伊斯書信選集》(包括編者考證翔實的注釋)。《選集》不僅選自上述三大卷《書信集》,而且還補充了後來新公開的書信,尤其是喬伊斯寫給妻子諾拉·巴納克爾和他的贊助人哈麗雅特·肖·韋弗小姐的大量信件。這些書信按時間順序排列,貫穿了喬伊斯的一生,並按他先後居住過的城市分為五個階段,從他19歲時作為一名文學青年寫給戲劇大師易卜生的生日祝賀信,到他臨終前9天給他弟弟斯坦尼斯勞斯·喬伊斯的一張明信片。
喬伊斯沒有自傳和日記傳世,所以書信就成了全面展示他生平和作品的惟一的第一手文字材料。這裡有他對家庭、婚姻、愛情、道德、宗教、政治(尤其是社會主義)、文學(不乏對易卜生、托爾斯泰、屠格涅夫、萊蒙托夫、高爾基、王爾德、哈代、D·H·勞倫斯、普魯斯特、惠特曼、亨利·詹姆斯、龐德、T·S·艾略特等世界文學巨匠和其他一些歐洲作家的個人見解)、音樂(喬伊斯以父母雙方幾代人中都有好嗓子而自豪,他一度還專門接受正規聲樂訓練,並且登台演唱過,因此他作品中的語言的音樂性與這種修養是分不開的)等各個方面的觀點。
喬伊斯的信寫得很勤,寫得很細,因此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甚至一些瑣事都不放過。他的書信集就是一本材料翔實的傳記。你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大學生活、巴黎學醫、攜諾拉私奔、在語言學校任教、給私人教英語、在銀行當小職員、夫妻生活的細節、文人之間的交往、子女的出生成長、對所到城市的印象、劇院裡的見聞,甚至一些商業活動、飲食花銷、早年捉襟見肘的窘態……都有細緻的描述。
喬伊斯為了養家餬口,教過書,在銀行乾過事,甚至跟一些人合開過電影院,但他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因此書信里反映了他從《都柏林人》的寫作到《芬尼根守靈夜》完成的漫長的文學生涯,其中講到寫作動機,素材蒐集,寫作過程,出版經歷,作品的主題、人物、結構、語言、典故、書名的推敲以及如何將它譯成另一種語言等等。信中還有《青年藝術家畫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靈夜》(這個譯名遠遠表達不了原書名的高層含義,讀過這本《書信集》你就會明白)的解讀和注釋。
總之,讀了這本《書信集》,讀者會通過作者的自白看到一個複雜矛盾的喬伊斯,一個作家,一個漂泊海外的愛爾蘭人(對祖國懷著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一個兒子、丈夫、兄長、父親、祖父、朋友……正如他給妻子的信中所說,“有些信醜惡、淫穢、野蠻,有些信純潔、神聖、富有靈氣,總而言之,都是我自己”。
自然,作為“歐洲散文領袖”(龐德的說法)的喬伊斯的書信在語言風格上也不同常人。很多描寫人與物、情與景的段落使你覺得你在讀一篇小說,它是那樣的細微具體。至於隨處可見的幽默、諷刺、俏皮話、雙關語等等,使你立即聯想到他的《尤利西斯》與《芬尼根守靈夜》,讀到一些抒情的語句,仿佛把你引入了《室內樂集》的境界。有些地方作者又涉筆成趣,用戲劇手法寫信,使人想起他還有劇作《流亡者》傳世。總之,作為小說家、詩人、戲劇家的喬伊斯的筆法有意無意就從他的書信上顯露了出來。
在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中,並非個個都是語言大師。喬伊斯則不愧為一位語言巨匠。他精通英法意德等國語言,粗通的語言就更多,在他最後一部充滿文字遊戲的著作中,涉及的語言有十多種。他的書信除了用英文寫以外,有相當一些是用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包括的里雅斯特方言),甚至丹麥文寫的。《書信選集》原版照印這些原文,在腳註里印上英文譯文。這個譯本也仿照原版,僅把腳註里的英文譯文譯成漢語。在英文書信中夾雜的其他語種也大多採用照錄原文,用腳註解釋的處理手法。
喬伊斯又是文體大師。他在《尤利西斯》中處心積慮地變換文體,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隨著寫信對象的不同、寫信時心情的不同,書信文體多變是十分自然的。但文體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喬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的文體實驗恐怕英語國家的一般讀者都未必吃得透,要用另一種文字表現出來就更加困難了,譯者由於水平所限,也只能大體上予以把握,俗名決不譯成雅號,反之亦然。俏皮話、雙關語、文字遊戲也盡力在譯文中再現出來。讀過《尤利西斯》的人大概不會忘記那段沒有標點大寫的長篇內心獨白,讀了這本《書信集》後你會知道這種手法並非被視為彈唱陽春白雪的現代派大師喬伊斯處心積慮的發明創造,而恰恰是他那文化層次很低的下里巴人妻子寫信的習慣,喬伊斯只不過是從中得到啟發而已。王佐良先生在《喬伊斯與“可怕的美”》一文中盛讚“《優力息斯》與《奧德賽》的關聯是喬伊斯的匠心獨運”。然而,讀過這本《書信集》後,你就知道喬伊斯的這種匠心受益於他讀過的荷蘭劇作家兼小說家赫爾曼·海耶曼斯的名劇《亞哈隨魯》。而“內心獨白”則借鑑了法國小說家迪雅爾丹。可見,若要翻譯或研究喬伊斯,不可不讀他的書信,它們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喬伊斯的書信涉及範圍極廣,包括他自己的所有著作。在翻譯有關他自己的作品的段落時,譯者參考了孫梁等譯的《都柏林人》和蕭乾、文潔若譯的《尤利西斯》,還採用了其中的一些語句,在此表示感謝。
譯者
1996年6月26日於蘭州大學
從字數上講,保存下來的喬伊斯的書信幾乎趕得上他的小說的總量。他的書信曾編為三大卷於1957—1966年面世。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一些書信公之於眾。這個譯本的依據就是喬伊斯研究專家理察·艾爾曼編選的《詹姆斯·喬伊斯書信選集》(包括編者考證翔實的注釋)。《選集》不僅選自上述三大卷《書信集》,而且還補充了後來新公開的書信,尤其是喬伊斯寫給妻子諾拉·巴納克爾和他的贊助人哈麗雅特·肖·韋弗小姐的大量信件。這些書信按時間順序排列,貫穿了喬伊斯的一生,並按他先後居住過的城市分為五個階段,從他19歲時作為一名文學青年寫給戲劇大師易卜生的生日祝賀信,到他臨終前9天給他弟弟斯坦尼斯勞斯·喬伊斯的一張明信片。
喬伊斯沒有自傳和日記傳世,所以書信就成了全面展示他生平和作品的惟一的第一手文字材料。這裡有他對家庭、婚姻、愛情、道德、宗教、政治(尤其是社會主義)、文學(不乏對易卜生、托爾斯泰、屠格涅夫、萊蒙托夫、高爾基、王爾德、哈代、D·H·勞倫斯、普魯斯特、惠特曼、亨利·詹姆斯、龐德、T·S·艾略特等世界文學巨匠和其他一些歐洲作家的個人見解)、音樂(喬伊斯以父母雙方幾代人中都有好嗓子而自豪,他一度還專門接受正規聲樂訓練,並且登台演唱過,因此他作品中的語言的音樂性與這種修養是分不開的)等各個方面的觀點。
喬伊斯的信寫得很勤,寫得很細,因此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甚至一些瑣事都不放過。他的書信集就是一本材料翔實的傳記。你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大學生活、巴黎學醫、攜諾拉私奔、在語言學校任教、給私人教英語、在銀行當小職員、夫妻生活的細節、文人之間的交往、子女的出生成長、對所到城市的印象、劇院裡的見聞,甚至一些商業活動、飲食花銷、早年捉襟見肘的窘態……都有細緻的描述。
喬伊斯為了養家餬口,教過書,在銀行乾過事,甚至跟一些人合開過電影院,但他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因此書信里反映了他從《都柏林人》的寫作到《芬尼根守靈夜》完成的漫長的文學生涯,其中講到寫作動機,素材蒐集,寫作過程,出版經歷,作品的主題、人物、結構、語言、典故、書名的推敲以及如何將它譯成另一種語言等等。信中還有《青年藝術家畫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靈夜》(這個譯名遠遠表達不了原書名的高層含義,讀過這本《書信集》你就會明白)的解讀和注釋。
總之,讀了這本《書信集》,讀者會通過作者的自白看到一個複雜矛盾的喬伊斯,一個作家,一個漂泊海外的愛爾蘭人(對祖國懷著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一個兒子、丈夫、兄長、父親、祖父、朋友……正如他給妻子的信中所說,“有些信醜惡、淫穢、野蠻,有些信純潔、神聖、富有靈氣,總而言之,都是我自己”。
自然,作為“歐洲散文領袖”(龐德的說法)的喬伊斯的書信在語言風格上也不同常人。很多描寫人與物、情與景的段落使你覺得你在讀一篇小說,它是那樣的細微具體。至於隨處可見的幽默、諷刺、俏皮話、雙關語等等,使你立即聯想到他的《尤利西斯》與《芬尼根守靈夜》,讀到一些抒情的語句,仿佛把你引入了《室內樂集》的境界。有些地方作者又涉筆成趣,用戲劇手法寫信,使人想起他還有劇作《流亡者》傳世。總之,作為小說家、詩人、戲劇家的喬伊斯的筆法有意無意就從他的書信上顯露了出來。
在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中,並非個個都是語言大師。喬伊斯則不愧為一位語言巨匠。他精通英法意德等國語言,粗通的語言就更多,在他最後一部充滿文字遊戲的著作中,涉及的語言有十多種。他的書信除了用英文寫以外,有相當一些是用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包括的里雅斯特方言),甚至丹麥文寫的。《書信選集》原版照印這些原文,在腳註里印上英文譯文。這個譯本也仿照原版,僅把腳註里的英文譯文譯成漢語。在英文書信中夾雜的其他語種也大多採用照錄原文,用腳註解釋的處理手法。
喬伊斯又是文體大師。他在《尤利西斯》中處心積慮地變換文體,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隨著寫信對象的不同、寫信時心情的不同,書信文體多變是十分自然的。但文體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喬伊斯在《尤利西斯》中的文體實驗恐怕英語國家的一般讀者都未必吃得透,要用另一種文字表現出來就更加困難了,譯者由於水平所限,也只能大體上予以把握,俗名決不譯成雅號,反之亦然。俏皮話、雙關語、文字遊戲也盡力在譯文中再現出來。讀過《尤利西斯》的人大概不會忘記那段沒有標點大寫的長篇內心獨白,讀了這本《書信集》後你會知道這種手法並非被視為彈唱陽春白雪的現代派大師喬伊斯處心積慮的發明創造,而恰恰是他那文化層次很低的下里巴人妻子寫信的習慣,喬伊斯只不過是從中得到啟發而已。王佐良先生在《喬伊斯與“可怕的美”》一文中盛讚“《優力息斯》與《奧德賽》的關聯是喬伊斯的匠心獨運”。然而,讀過這本《書信集》後,你就知道喬伊斯的這種匠心受益於他讀過的荷蘭劇作家兼小說家赫爾曼·海耶曼斯的名劇《亞哈隨魯》。而“內心獨白”則借鑑了法國小說家迪雅爾丹。可見,若要翻譯或研究喬伊斯,不可不讀他的書信,它們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喬伊斯的書信涉及範圍極廣,包括他自己的所有著作。在翻譯有關他自己的作品的段落時,譯者參考了孫梁等譯的《都柏林人》和蕭乾、文潔若譯的《尤利西斯》,還採用了其中的一些語句,在此表示感謝。
譯者
1996年6月26日於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