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遺產:以池州儺戲為案例的研究》由王義彬著,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依據,運用音樂學、歷史學、民俗學、人類學等學科理論,結合儺戲的生存環境,分析池州儺戲的唱腔(分為儺腔和高腔)、鑼鼓(伴奏和獨奏)、儺舞等藝術特徵,並引入池州儺戲在社會發展中的變化及儺戲唱腔對於民間音樂向戲曲音樂轉化的過渡作用的討論,即,對將儺戲看作是“中國戲曲音樂的活化石”意義的詮釋。進而,參照考普(C.Colpe)和奧托(R.Otto)關於“神聖與世俗”的理論,以及涂爾幹(Durkheim)關於“儀式、社會契約”的理論、費思汀格(L.Festinger)的認知理論、榮格(C.G.Jung)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等,揭示池州儺戲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旨在闡明:池州儺戲是一種泛宗教的民間信仰體系,它是民眾現實生活的精神化表征。通過儺戲及其儀式的展演,它在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精神家園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聯繫,即想像的共同體家園,實現現實與理想、苦難與愉悅的轉化。這才是池州儺戲存在的現實社會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喧鬧的遺產:以池州儺戲為案例的研究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0頁
- 開本:16
- 品牌:廈門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義彬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5431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喧鬧的遺產:以池州儺戲為案例的研究》編輯推薦:只有在釐清了池州儺戲的藝術本體、社會功能和文化屬性之後,才能將之從戲曲藝術的層面上升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而認定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價值,並維護它的傳承與發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狀況
三、本書結構
第二章 池州儺戲及儀式
第一節 池州概況
第二節 池州儺戲的由來
第三節 鋪莊村與源溪村的儺儀
一、鋪莊儺儀
二、源溪村儺儀
第四節 儺儀的象徵與核心
第三章 池州儺戲藝術及特質
第一節 音聲
一、人聲
二、器樂
第二節 儺舞
一、舞滾燈
二、舞傘
三、舞古老錢
四、其他儺舞
第三節 面具
第四節 戲場
一、圈地戲
二、搭棚戲
三、戲台演出
四、劇場演出
第五節 劇本
第四章 池州儺戲的變容
第一節 歷史的見證
一、池州儺戲唱腔的由來
二、樂器
三、儺戲工尺譜
第二節 改變祖制
一、時空的轉變
二、儺戲在池州的興起與災難
三、儺戲在池州。的恢復與興盛
第三節 儺戲認同觀念的轉變
一、儺戲觀念的微變
二、儺戲會認同觀念的改變
三、性別差異的調適
第五章 池州儺戲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儺戲組織
一、儺戲會
二、儺戲會的經濟來源
三、儺戲會聯盟
四、衝突與妥協
五、國家在儺戲中的表征與國家儀式
第二節 儺戲的社會功能
一、村民對於儺戲的認知
二、村民集體意識失調
三、儺戲的心理修復作用
第六章 池州儺戲的文化闡釋
第一節 傳承性
第二節 泛宗教性
第三節 家族性
第四節 原生性
第五節 邊緣性
結論
附錄(譜例)
參考文獻
後記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狀況
三、本書結構
第二章 池州儺戲及儀式
第一節 池州概況
第二節 池州儺戲的由來
第三節 鋪莊村與源溪村的儺儀
一、鋪莊儺儀
二、源溪村儺儀
第四節 儺儀的象徵與核心
第三章 池州儺戲藝術及特質
第一節 音聲
一、人聲
二、器樂
第二節 儺舞
一、舞滾燈
二、舞傘
三、舞古老錢
四、其他儺舞
第三節 面具
第四節 戲場
一、圈地戲
二、搭棚戲
三、戲台演出
四、劇場演出
第五節 劇本
第四章 池州儺戲的變容
第一節 歷史的見證
一、池州儺戲唱腔的由來
二、樂器
三、儺戲工尺譜
第二節 改變祖制
一、時空的轉變
二、儺戲在池州的興起與災難
三、儺戲在池州。的恢復與興盛
第三節 儺戲認同觀念的轉變
一、儺戲觀念的微變
二、儺戲會認同觀念的改變
三、性別差異的調適
第五章 池州儺戲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儺戲組織
一、儺戲會
二、儺戲會的經濟來源
三、儺戲會聯盟
四、衝突與妥協
五、國家在儺戲中的表征與國家儀式
第二節 儺戲的社會功能
一、村民對於儺戲的認知
二、村民集體意識失調
三、儺戲的心理修復作用
第六章 池州儺戲的文化闡釋
第一節 傳承性
第二節 泛宗教性
第三節 家族性
第四節 原生性
第五節 邊緣性
結論
附錄(譜例)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