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1999年艾瑞克·瓦利執導電影)

喜馬拉雅(1999年艾瑞克·瓦利執導電影)

《喜馬拉雅》是1999年8月10日上映,由艾瑞克·瓦利執導,Gurgon Kyap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老邁的天尼決定拚了命也要越過卡馬的隊伍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艾瑞克·瓦利
  • 發行公司派拉蒙/美國聯合國際影業
  • 對白語言:德語/藏語
  • 中文名:喜馬拉雅
  • 外文名:Himalaya - l'enfance d'un chef
  • 其它譯名:雪嶺傳奇
  • 製片地區:法國
  • 拍攝日期:1997年10月 - 1998年5月
  • 類型:劇情/冒險
  • 片長:108分鐘
  • 上映時間:1999年8月10日
  • 分級:阿根廷:Atp澳大利亞:PG英國:PG
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酋長少年時的故事。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故事發生在喜馬拉雅山上的一個部落,位於尼泊爾西北方一個名叫dolpo的村莊。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村中,每年最大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帶著犁牛背著自己村莊的鹽,長途跋涉橫越整個山峰,去另一個部落交換糧食。這趟路每年全村都由老酋長帶領,因為他是最有經驗的領隊。 但是今年不同了,因為原本應該是老酋長的大兒子繼任酋長,並且帶領全村的人完成這趟旅程。可是他發生意外過世了,留下妻子、小孩和老酋長。而小兒子是個喇嘛,從來不過問家裡的事。這一次老酋長希望他可以回來幫忙。而村中另一個年輕人,聰明而又有活力,他想代替老酋長死去的兒子的位置,並且照顧他的遺孀。可是老酋長並不接納他,兩個人一直沒有辦法溝通。
又是一年一度的行旅,老酋長的經驗是要看見上天的指示,才能出發。年輕人不相信,並不同意老酋長的看法,便組合了村中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就先出發了。
在一路上,缺乏經驗的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走,而晚了三天出發的老酋長一行人卻趕上了他們,有如神助一般,證明了老酋長的話是對的。此時的天空一片蔚藍,風和日麗,高原上壯麗的風景就像是仙境一般。老酋長卻在此時叫大家趕快離開,因為他知道馬上就有暴風雪來了。其它的隊員都加入老酋長的隊伍,年輕人固執得不肯相信,堅持要晚一些才動身。
果然就在大家離開之後,暴風雪來臨了,年輕人花好大的力氣才趕上隊伍,此時他才發現老酋長為了鼓勵隊伍前進,自己一個人殿後,可是他已經精疲力盡,身體狀況很差,還好年輕人及時趕上,救了老酋長一命。
經過了這一段充滿波折和歷練的行旅之後,老酋長看見年輕人身上有成為酋長的特質,年輕人也學習了老酋長的經驗和互相了解,就像在冥冥之中有上天的安排一樣,讓老酋長和年輕人這兩個固執的男人有了盡釋前嫌、互相了解的機會。這一切看在老酋長的小兒子的眼中,就像是一堂無價的人生之課,喇嘛回到寺院之中將這一趟行旅全部的過程畫在牆上,叫大家都記得這一次難得的成長旅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TinleThilen Lhondup----
KarmaGurgon Kyap----
PemaLhakpa Tsamchoe----
PassangKarma Wangel----
Norbou/ UrgienKarma Tensing----
LabrangLabrang Tundup----
JampaJampa Kalsang Tamang----
RabkieTsering Dorjee----
TundupRapke Gurung----
TensingPemba Bika----
Meme/ PaljorKarma Chhewang----
ChopgaTenzen Charka----
DawaYangzom----
ChewanGyalsen Gurung----
DeldPhuti Bika----
AngmoSangmo Gurung----
Karma's fatherKarma Angbu Gurung----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美術設計服裝設計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Mick Csaky Jean de Trégomain Danièle Delorme Jean-Marc Henchoz Jean Labadie 雅克·貝漢 伊夫·羅伯特 Neer Bikram Shah艾里克·瓦利Michel Debats Nathalie Azoulai 奧利佛·達扎特 Louis Gardel Jean-Claude Guillebaud  艾里克·瓦利Eric Guichard Jean-Paul Meurisse魯諾·庫萊斯Marie-Josèphe YoyotteJérôme KrowickiTenzin Norbu LamaMichel Debats Karma Tundup Gurung

音樂原聲

專輯中文名: 喜馬拉雅
專輯英文名: Himalaya
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專輯介紹
法國導演艾利克·瓦利的作品,由法國、尼泊爾瑞士和英國四國合拍,獲得了2000年度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樂兩項大獎,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而法國音樂家布魯諾·庫列斯充滿藏地風情的音樂,伴隨著這些出神入化的鏡頭,縈繞在耳邊,帶給人視與聽的雙重震撼。他所創作的“天·地·人”三部曲包括:講述鳥兒飛行夢想的紀錄片《遷徙的鳥 (Le Peuple Migrateur, Travelling Birds)》、展現蟲子們幸福生活的電影《微觀世界 (MICROCOSMOS)》,以及讚美人類與自然血脈相連的故事片《喜馬拉雅 (HIMALAYA)》。
布魯諾·庫列斯為《喜馬拉雅》創作的音樂,具有相當的獨創性。他把寺廟中喇嘛的誦經、藏地民歌與西洋交響樂隊巧妙地結合起來,用銅號模擬傳統的藏族法號,用男低音聲部模擬喇嘛的誦經。布魯諾?庫列斯用一種西方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傳遞出那片神秘土地的奇特美 感與深邃氣息,難怪獲得了凱撒最佳音樂獎,原聲唱片也在西方廣受歡迎。
專輯曲目:
  1. The Death of Lhakpa
  2. Norbu
  3. The Salt
  4. Tinle and The Child
  5. The Crossing
  6. The Night
  7. The Council
  8. The Walk
  9. The Songs
  10. Norbu and Karma
  11. Karma
  12. The Lake
  13. Norbu
  14. The Ceremony
  15. Karma’s Anger
  16. The Exhaustion
  17. Pema’s Tears
  18. The Caravan
  19. The Tracks
  20. Tinle’s Death
  21. Opera

幕後花絮

本片影像風格粗狂綺麗、盪氣迴腸,宛如仙樂般的藏密梵音貫穿始終,令人心曠神怡。
該片是由法國、尼泊爾、瑞士和英國四國合作,歷時9個月拍攝的劇情與紀錄大片,曾入圍第7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以及2000年歐洲電影最佳攝影獎提名,並於當年獲得了愷撒最佳攝影獎和音樂獎。
1981年當艾瑞克擔任《小宇宙》的編劇及攝影時,他被西藏的風光深深吸引,從此與西藏結下20年的不解之緣。他要以《喜馬拉雅》紀錄這個真實的故事與真實的地方,然而真正促使他拍攝《喜馬拉雅》的人就是片中的村長~霆雷,霆雷是多波村連續6屆的村長,他在1983年趕犁牛的路上認識了艾瑞克瓦利。有一次當艾瑞克與霆雷共同觀看黑澤明的《七武士》時,霆雷回過頭告訴艾瑞克:“你可以考慮拍攝一個有關喜馬拉雅的電影,比起寫作和攝影,我認為電影更有力量!”
自此艾瑞克決定克服萬難,拍攝一個講述西藏的故事,為了能夠確切的呈現當地的生活型態,導演花了2年的時間與所有的演員共同構思腳本並且讓彼此熟悉。而老霆雷堅毅的表現因此獲得了“馬龍白蘭度”的綽號!
該片的主要演員除了霆雷之外,喇嘛諾布也是真正的喇嘛,年輕的繼承者~卡瑪來自西藏,與導演在加德滿都相遇。女主角佩瑪則是印度出生,於西藏長大的女孩子,她過去曾經在《火線大逃亡》中演出,算是有過演出經驗的非職業演員;
而片中的小孩帕桑自小與導演認識,也有過許多的演出經驗,他在加德滿都學英語教育,是所有演員中最有知識水準的人,也因為這樣他還敢與導演為了酬勞討價還價!
距離機場還要3周才到得了的多波村,生活還是相當純樸原始,即使電影拍攝過後,他們獲得些許的酬勞,但依然過著原來的生活,一樣每年趕犁牛跋山涉水,一樣耕種度日,絲毫不受影響。
為了能夠完整呈現當地的景色,拍攝小組吃盡了苦頭,長達9個月的拍攝期中就有一半的時間與天氣搏鬥,甚至有過3個禮拜遭遇6個暴風雪侵襲,劇中不僅演員要與真實的天候對抗,攝影小組更是困難重重,為了拍攝湖邊棧道的場景,他們必須花2周的時間在陡峭的山壁上架設平台才能拍攝壯闊的場面,種種艱苦只為真實呈現勇氣、尊嚴、人與環境壓力對抗的西藏精神。
謙虛的導演艾瑞克不但接受專訪,還反過來詢問現場媒體看過該片的感想,並希望大家能夠老實的指出該片的缺點以供他改進。他也指出電影確實反映出當地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下,女性居花瓶的地位。所以他正在秘密籌劃的下一部作品也將探討女性議題。
艾瑞克本人的人生觀也誠如電影中所說“選擇最難走的道路”,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畏懼的去完成他的拍片理想,如此才不罔此生,這樣的精神與電影中的老霆雷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0第72 屆最佳外語片喜馬拉雅提名
歐洲電影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0第13屆最佳攝影喜馬拉雅提名
法國凱撒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0第25屆最佳攝影喜馬拉雅獲獎
2000第25屆最佳配樂喜馬拉雅獲獎

幕後製作

本片是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監製的以描述自然景象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製作班底是《點蟲蟲》的原班人馬,但耗資更為龐大,由幾個國家的優秀人員組成攝製組,深入到海拔極高的喜馬拉雅山,忍受高達65度的日夜溫差,並歷經無數艱難困苦拍攝而成,所有演員都是當地藏族居民。整部電影沒有《點蟲蟲》的細緻,也沒有《遷徙的鳥》的輕盈,但卻更有一種深刻的寓意和雄渾磅礴的氣勢,展現出藏人獨特的民族特性和宗教文化,表達了人與大自然和諧統一、循環相生的哲理,極有民族風味的色調處理,喜馬拉雅山的優美風光和藏族居住區獨特的人文精神都在片中一一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