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馬尾杉(學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 (Sprengel) L. Love et D. Love)為中型附生蕨類。莖簇生,成熟枝下垂。葉螺旋狀排列。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強度上斜。營養葉強度上斜或略上斜,橢圓狀披針形,革質,全緣。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略細瘦,頂生。孢子葉橢圓狀披針形,排列稀疏,全緣。孢子囊腎形,2瓣開裂,黃色。產雲南。附生於海拔1900-2300米的常綠闊葉林樹幹或石壁。印度、尼泊爾等地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該種提示,
形態特徵
中型附生蕨類植物。莖簇生,成熟枝下垂,2至多回二叉分枝,長20-80厘米,主莖直徑約6毫米,枝連葉寬2.8-3.5厘米。葉螺旋狀排列。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強度上斜,無柄,有光澤。營養葉強度上斜或略上斜,橢圓狀披針形,長約1.6厘米,寬達6毫米以上,基部楔形,下延,成熟葉片的柄不明顯,有光澤,頂端圓鈍,中脈明顯,革質,全緣。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略細瘦,非圓柱形,頂生。孢子葉橢圓狀披針形,排列稀疏,長9-13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鈍,中脈明顯,全緣。孢子囊生在孢子葉腋,腎形,2瓣開裂,黃色。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900-2300米的常綠闊葉林樹幹或石壁。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西部。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北部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Narainhetty(Buchanan s. n., BM)。
該種提示
歷史上,該種曾被廣泛報導,以至於它成了一個從喜馬拉雅至中國西南、華南、華東、台灣,至日本、越南、寮國、高棉、東南亞的廣布種。但實際上,該種只是一個喜馬拉雅一中國西部種。而 V. A. V. Rosenburg(1915)關於該種在馬來西亞,A. H. G.Alston(1951)關於本種在越南、寮國、高棉及 M. Tagawa & K.Iwatsuki(1979)關於該種在泰國的分布報導應為鑑定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