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穗三毛草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學名:Trisetum spicatum subsp. virescens (Regel) Tzvelev)是禾本科、穗三毛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稠密。稈直立,密叢生,花序以下通常具絨毛,具1-3節。葉鞘鬆弛,密生柔毛;葉舌膜質,頂端撕裂;葉片扁平或縱卷,密被或疏被柔毛,稀無毛。圓錐花序相對疏鬆,呈穗狀,通常下部有間斷,淡綠色,很少灰紫色,有光澤,分枝短,被柔毛;小穗卵圓形,含2-3花,小穗軸節間被柔毛;穎透明膜質,中脈粗糙;內稃稍短於外稃,2脊粗糙;花葯黃色或帶紫紅色。

分布於中國新疆、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中亞也有分布。生於海拔3200-5000米的高山山坡、草地及草甸。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的草質柔嫩,適口性高,耐牧性強,但在草場上出現不多,葉片小而少,各種牲畜採食,往往全株吃光,為中等飼用價值的牧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鬚根稠密。稈直立,密叢生,花序以下通常具絨毛,高(5)8-30厘米,具1-3節。葉鞘鬆弛,密生柔毛;葉舌膜質,長1-2毫米,頂端撕裂;葉片扁平或縱卷,長2-15厘米,寬2-4毫米,密被或疏被柔毛,稀無毛。
圓錐花序相對疏鬆,呈穗狀,長2-7厘米,寬0.5-1.5厘米,通常下部有間斷,淡綠色,很少灰紫色,有光澤,分枝短,被柔毛;小穗卵圓形,長4-6毫米,含2-3花(常為2花),小穗軸節間長1-1.5毫米,被柔毛;穎透明膜質,中脈粗糙,第一穎長4-5.5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5-6毫米,具3脈;第一外稃長4-5毫米,背部粗糙,頂端2 齒裂,基盤被短毛,自稃體頂端以下約1.5 毫米處生芒,芒長4-6毫米,向外反曲;內稃稍短於外稃,2脊粗糙;花葯黃色或帶紫紅色,長約1.5毫米。

近種區別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與原亞種穗三毛草(學名:Trisetum spicatum subsp. spicatum (Regel) Tzvelev)的區別是,圓錐花序相對疏鬆,通常下部有間斷,淡綠色,很少灰紫色。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與大花穗三毛草(學名:Trisetum spicatum subsp. alaskanum (Nash) Hulten)近似,但有區別:莖、葉片和葉鞘被稠密柔毛至光滑無毛。花序穗狀,較稠密,狹長,下部有時間斷;小穗小,長4.5-6.5毫米,常含2小花;第一外稃長4-5.5毫米,芒短,長3-5毫米,上部較細,下部漸粗,自基部附近向外反曲,且和小穗成直角。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200-5000米的高山山坡、草地及草甸。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是一種寒中生疏叢型下繁禾草,山地草甸的建群種或伴生種。適宜於寒冷濕潤的高山氣候,主要生長在海拔2000-3100米的中山和亞高山草甸中。適宜的土壤為山地黑鈣土和亞高山草甸土。在天山中段山地草甸的陰坡上,綠變穗三毛常與大看麥娘Alopecurus pratensis)、鴨茅Dactylis glomerata)、老鸛草(Geranium sp.)、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飛蓬Erigeron acer)等組成山地草甸草場,是禾草+雜類草草場型中的共建種之一,草場植被總蓋度達90%,草層高度30-60厘米;在天山東段的高寒草甸中,喜馬拉雅穗三毛草與高山早熟禾、珠芽蓼、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耐寒委陵菜Potentilla gelida)、線葉嵩草、準噶爾蓼等植物組成草場型,是高山早熟禾+雜類草草場型中的伴生植物,草場植被總蓋度為70-80%,草層高度15-30厘米;在阿爾泰山中段主要生長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地草甸草場中,為伴生植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阿勒泰、塔城、溫泉、尼勒克、新源、特克斯、昭蘇、和靜、葉城、塔什庫爾乾、策勒)、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中亞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在天山中山帶常於4月下旬返青,6月抽穗開花,7月結實,9月下旬停止生長,在高山草甸草場生育期比山地草甸草場約晚半個月的時間。生育期稍長,有時在抽穗時根部又分櫱出營養枝。

主要價值

喜馬拉雅穗三毛草的草質柔嫩,適口性高,耐牧性強,但在草場上出現不多,葉片小而少,各種牲畜採食,往往全株吃光,為中等飼用價值的牧草。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