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喜馬拉雅棕熊是棕熊中體型最大的
亞種。一般體重100-200千克,
兩性異形,雄性大於雌性。雄性體長1.5-2.2米;雌性體長1.37-1.83米。相對身體較小的頭部有一個尖尖的鼻子和兩隻圓圓的毛茸茸的大耳朵。它們的皮毛顏色通常微紅,一般都是沙色、紅褐色或棕褐色,所以英文名稱也叫——紅熊(Red Bear)。冬季濃密蓬鬆的外套顏色較淺,呈紅棕色至銀灰色。在夏季,被毛變成濃郁的淡黃色深棕色,胸部偶爾會出現淡 V形斑紋。
棕熊嗅覺極佳,是獵犬的7倍。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們的前臂十分有力。粗壯的四肢末端是扁平的爪子,爪子又長又直,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吻部比較寬,有42顆牙齒,其中包括兩顆大犬齒。第二前磨牙通常不存在。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也是跎型動物,並長有一條類似短樹樁的尾巴。
棲息環境
喜馬拉雅棕熊通常僅限於高山草甸和喜馬拉雅地區林木線以上的亞高山灌叢帶。主要棲息在山區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等森林地帶,林中有枯立木、風倒本,火燒跡地、沼澤地、河谷地、高山草甸、山地雲杉和冷杉林、杜松林地、樺樹林、楊樹、蘋果、山楂、杏、灌木等多種生境類型,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化,有垂直遷移的現象,夏季在高山森林中活動,春、秋季多在較低的樹林中生活。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帶,夏季期間,動物跟隨雪線高達5500米。
生活習性
領地
喜馬拉雅棕熊具有領地意識,領地面積很大,因食物供應而異。雄性領地高達100平方公里,其中會包括幾個雌性的領地。在森林中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領域,常常在樹幹上留下用嘴咬的痕跡,站起身來用爪子在樹幹上抓撓而留下的痕跡和在樹上用身體擦噌而留下的痕跡等,作為各自領域邊界的標誌,以免互相侵犯。
活動
喜馬拉雅棕熊主要在白天活動,通常是日出時分至傍晚進食。喜歡在中午休息,因此在之前1-2小時積極進食。食物供應量極大地影響著動物的生產力和密度。因此,在食物豐富的地區,個體更大並更早地繁殖。性情孤獨,除了繁殖期和撫幼期外,都是單獨活動。能爬樹和直立行走,但動作不夠靈活,平時慢條斯理,走路的時候總是同一側的前後兩腿一起並進的緣故,但奔跑時的速度也相當快,有時可以輕而易舉地追趕上獵物。
冬眠
該物種從11月到次年5月進入冬眠,在挖出的洞穴和岩洞中半冬眠。休眠期是間歇性的,動物可能偶爾會醒來並變得活躍。在4-5月從洞穴中爬出來。為了積累用於冬眠期間所需的大量脂肪,秋天必須吃掉大量的漿果和其他食物。冬天臨近時便開始準備洞穴,選擇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風較弱的向陽地帶,多選擇大樹洞或岩石隙縫處居住,有時也在沼澤地上的乾土墩上挖掘地穴。用前爪洞穴中以枯草、樹葉或苔蘚作鋪墊物。一般每個個體獨居一個洞穴,只有雌獸與3歲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進洞前先圍著洞口轉一陣,然後跳鑽進去,或者後退著進窩,或者把自己的足跡弄亂,以免被天敵發現洞穴,更好地隱蔽自己。在冬眠期間主要靠體內貯存的脂肪維持生命,如果有危險,隨時都會醒來。在較溫暖的日子裡,有時會到洞外活動一段時間。
食物
喜馬拉雅棕熊是一種雜食動物,食性很雜,因季節而略有不同。春夏兩季以草、鱗莖、根等為食。通常動物性食物有各種小型哺乳、齧齒動物和鼠兔、鳥類、土撥鼠等,也吃植物的草、樹根、果和漿果。甚至吃山羊和綿羊等家畜。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亞,主要是印度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喜馬偕爾邦和北阿坎德邦,在巴基斯坦的喜馬拉雅地區,阿富汗向北至哈薩克斯坦和蒙古(戈壁沙漠)。
繁殖方式
喜馬拉雅棕熊每年5-6月發情交配,雌雄配偶保持在一起幾周然後分開時。然而,受精卵的著床推遲到10月。雌獸的懷孕期約為7-8個月,雌熊冬眠的時候,初春1-2月時生育,每胎產2-4崽。初生的幼仔體重約有500克,全身無毛,眼睛緊閉,30-40天后才能睜開,到初夏,它們就可以和母親一起離開洞穴去覓食,半歲以後開始以植物和小動物為食。幼仔4-5歲時性成熟,幼崽會與母親一起待3-4 年,直到母親準備好再次交配。壽命約為30多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種群現狀
喜馬拉雅棕熊有130-220隻熊出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孤立亞群中(2015年)。在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脈的七個不同的群體,其中只有一個有20多隻(2007年)。在印度,棕熊存在於23個保護區,在北部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喜馬偕爾邦和北安查爾邦,被認為相對普遍,在印度全國範圍內可能有在1000隻上下。在印度禁止任何喜馬拉雅棕熊的貿易。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天山和
準噶爾阿拉套的大部分地區多或常見,後來各地數量減少。大約有300頭熊生活在準噶爾阿拉套。在天山的哈薩克部分,約有200隻,其中20-25隻在阿拉木圖保護區,65-70隻在阿克蘇-扎巴格利保護區。
喜馬拉雅棕熊喜歡住在杜鵑花樹周圍。這棵樹當地人稱為“Buransh”,是是印度
喜馬偕爾邦的州花。由於其燃木價值較高,樹木的商業開採量有所增加。這導致了大片的森林面積消失,使喜馬拉雅棕熊失去了它們最喜歡的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