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地區象牙參屬植物物種形成的歷史成因

《喜馬拉雅山脈地區象牙參屬植物物種形成的歷史成因》是趙建立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馬拉雅山脈地區象牙參屬植物物種形成的歷史成因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建立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南緣,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然而,該地區卻成為理解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生物多樣性起源和演化研究中缺失的一環,尤其對該地區內的原地物種形成過程知之甚少。我們前期研究表明姜科中的特殊類群象牙參屬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並在該地區內分化出了一個特有單系進化分支,分支內的物種形成和分化可能受喜馬拉雅山脈抬升和第四紀氣候變化的驅動。本項目擬以該單系分支為研究對象,從物種水平開展物種形成和演化機制研究:基於簡化基因組測序(RADseq)數據重建種間系統演化關係並檢測物種形成模型,確定物種進化順序和雜交物種形成的驅動力;通過生態位模擬分析第四紀冰期-間冰期氣候變化對各物種分布區的影響。以期闡明喜馬拉雅山脈地區象牙參屬植物的物種形成過程及地理分布格局的歷史成因。項目的實施有望為理解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生物多樣化機制提供新的認識,為該地區植物資源的保護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對於該地區物種形成過程的認識相對匱乏,阻礙了我們對該地區生物多樣性起源與演化的了解。本研究以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的象牙參屬植物為材料,利用簡化基因組測序得到的高通量分子標記,構建了高支持率的種間進化關係樹,利用ABBA–BABA及基於溯祖模型的方法,分層次檢測了物種之間的基因漸滲,結合生態位模型模擬,分析了象牙參屬植物在該區域的物種分化過程。基因漸滲結果顯示當今物種之間並未檢測到顯著的基因漸滲,而祖先分支與當今物種間存在不對稱的基因流。生態位模型模擬的結果顯示象牙參物種在溫度降低時存在向低海拔遷移的趨勢。結合分化時間及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歷史,我們提出象牙參屬植物的早期分化可能收到喜馬拉雅山脈快速隆升的影響,經歷了隔離分化過程,而大多數物種的分化是在喜馬拉雅山脈快分化之後發生,經歷的是遷移分化過程。在本項目的資助下,項目負責人與國內外同行開展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項目負責人的學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