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葉

喜樹葉

喜樹葉,中藥名。為藍果樹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的葉。分布於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功效。用於癰瘡癤腫,牛皮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喜樹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藍果樹科
  • :喜樹屬
  • :喜樹
  • 採集時間:夏、秋季采
  • 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主治

用於癰瘡癤腫,牛皮癬。

相關配伍

1、治癤腫、瘡癰初起:喜樹嫩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江西《中草藥學》)
2、治牛皮癬:喜樹葉加水濃煎後,外洗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鮮用。

形態特性

落葉喬木,高達20餘米。樹皮灰色或淺灰色,縱裂成淺溝狀。小枝圓柱形,平展,當年生枝紫綠色,有灰色微柔毛,多年生枝淡褐色或淺灰色,無毛,有很稀疏的圓形或卵形皮孔;冬芽腋生,錐狀,有4對卵形的鱗片,外面有短柔毛。葉互生,紙質,矩圓狀卵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12-28厘米,寬6-12厘米,頂端短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亮綠色,幼時脈上有短柔毛,其後無毛,下面淡綠色,疏生短柔毛,葉脈上更密,中脈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側脈11-15對,在上面顯著,在下面略凸起;葉柄長1.5-3厘米,上面扁平或略呈淺溝狀,下面圓形,幼時有微柔毛,其後幾無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1.5-2厘米,常由2-9個頭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上部為雌花序,下部為雄花序,總花梗圓柱形,長4-6厘米,幼時有微柔毛,其後無毛。花雜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狀卵形,長2.5-3毫米,內外兩面均有短柔毛;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齒狀,邊緣睫毛狀;花瓣5枚,淡綠色,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頂端銳尖,長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早落;花盤顯著,微裂;雄蕊10,外輪5枚較長,常長於花瓣,內輪5枚較短,花絲纖細,無毛,花葯4室;子房在兩性花中發育良好,下位,花柱無毛,長4毫米,頂端通常分2枝。翅果矩圓形,長2-2.5厘米,頂端具宿存的花盤,兩側具窄翅,幼時綠色,乾燥後黃褐色,著生成近球形的頭狀果序。花期5-7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邊或溪邊。分布於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

相關論述

江西《中草藥學》:“治癤腫,瘡癰初起,喜樹嫩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