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全長716~839毫米。頭較短小,與頸區分不明顯。上唇鱗7(2—2—3)枚;頰鱗1枚,近方形;眶前鱗1(2)枚,眶後鱗2(1)枚;顳鱗1(2)枚+2(3)枚。背鱗19—19—15行,光滑;腹鱗193~200枚,肛鱗1枚,尾下鱗49~67對。背紫棕色、紅棕色或棕褐色,每枚背鱗密布沙狀黑點,部分鱗緣黑色,相互形成不完整的網紋。自頸至尾有22~24個+4~8個鑲黑邊的竹節狀橫斑。頭背面,兩眼間有1條深棕橫紋,越過兩眼達上唇緣;自額鱗向後有1個鑲邊的深棕色倒“Y”形斑,此斑兩側各有1個斜向後的深棕“八”字斑。腹面灰白色,腹鱗兩側密布褐色沙點斑,部分腹鱗有明顯黑斑塊,前部的近方形,向後漸變寬,乃至連成橫紋,至尾此斑又漸變小。
生長環境
生活于海拔900~1500米的山地,在田壩附近的灌叢中活動。吃蜥蜴類的卵。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墨脫、察隅)、雲南(隴川)。國外分布於緬甸、孟加拉、錫金、印度。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