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古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喜古鄉,屬於半山區。
國土面積12.32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7.60℃,年降水量872.2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西紅柿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喜古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西南地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自治州文山市喜古鄉
- 面積:12.32平方千米
- 人口:2310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7.00畝(其中:田375.00畝,地344.00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西紅柿等作物;擁有林地7079.00畝,主要種植辣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363.6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434戶通自來水,有75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85.27%和14.73%)。
喜古村
有50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12戶,有160戶通有線電視(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55%和31.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1戶(分別占總數的46.2%和33.8%)。
該村到鄉政府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集貿市場24.0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作運輸車3輛,拖拉機2輛,機車146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戶;建有小水窖13口。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3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6.00萬元,畜牧業收入40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72頭,肉牛168頭); 林業收入9.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3.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18.0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469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1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92人 ,在省內務工230人,到省外務工26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1戶,共鄉村人口2356人,其中男性1185人,女性1171人。其中農業人口1599人,勞動力1365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8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1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人畜混居的農戶11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喜古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喜古中學。
該村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39人,中學生8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2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600個(勞均2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有固定資產16.0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68人,黨員中男黨員52人,女黨員16人。 團員4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個別村子還存在飲水困難問題,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4.信息閉塞,科技及資金投和力度不夠,與市場連結不上,生產的產品難以很好地銷售;
5.農民文化素質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以解決村民所需,農民生活水平低。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糧食種植為經濟作物種植,增加人參果、辣椒、西紅柿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程度;
3.增加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5.及時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