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村朱德故居,人稱“善和村庵下大屋”,是當年“朱德撿田螺”的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善和村朱德故居
簡介,故事,
簡介
沿樂安縣省級風景區“流坑——金竹”的萬銀公路而行,你會看到湖坪鄉的一大片蠶桑產業旅遊觀光園。這裡桑樹綠意蔥蔥,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魚,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河,河上有著一座500餘年歷史的古石橋,石橋連線的另一端便是當年“朱德撿田螺”的村莊——善和村。
正是田野青青時節,記者慕名來到善和村,只見炊煙裊裊,舊屋新舍相挨,寧謐祥和,小橋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裡有一棟雕龍畫棟老屋,村里人稱它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
故事
走進庵下大屋,深情緬懷老一輩革命家,聽村中一位80多歲的老人給我們講“朱德撿田螺”的故事。70餘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在湖坪鄉善和村一帶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整編,即“大湖坪整編”。時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隨總部駐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間適逢傳統端午節,沒有菜餚,朱老總和直屬工兵連的戰士提著竹簍,有說有笑地下田去了。沒用多久時間,就撿了一大竹簍田螺。會餐時,朱德看了看大家,說:“同志們,我們還少點什麼?”戰士們說:“酒!”朱德點點頭:“是呀,沒有酒怎么行呢?”說完,他在通訊員耳邊輕聲說了幾句,通訊員笑著點了點頭,馬上跑到伙房,不一會兒提出一桶“酒”來,給每人倒了一碗。大家一喝,原來是茶,都笑了起來。這時,朱德說:“過去有首古詩,裡面有一句說‘寒夜客來茶當酒’,看來茶是能當酒的。”戰士們一邊喝著,一邊說:“能當,看來這比杏花村的酒足飯飽還美呢。”朱德和戰士們一起邊吃邊聊,到午後才散去。
如今的老屋依舊完好無損,屋內還保存有多處紅軍標語。老人說,村里至少保存有當年紅軍寫下的標語一百多條。全部書寫在村中六棟百年老屋的大門兩側及外側牆壁上,雖歷經70多年的風雨洗禮,仍清晰可辨。其內容有“擴大民族革命戰爭”、“保障分田勝利”、“擴大工農武裝”、“保障土地革命”、“鞏固蘇維埃政權”等。
聽完故事,老人帶我們行走在善和村中,還發現村中老屋多處門楣上,保存著色澤鮮艷的彩繪鬥神畫。畫上身穿明代服裝的武士,高約70厘米,手持寶劍,神情端莊。雖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鬥神的色澤卻始終不改。據有關專家推斷,該房屋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彩繪鬥神亦是明代末期以前的產物。該彩繪鬥神的發現,對研究古代繪畫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在善和村,你還能參觀到兩個明代的建築,一是在明代末年,為了方便村民來往,村中一寡婦窮畢生積蓄,建成的石橋風采依然。古石橋旁邊,是一座建在祠堂內的古戲台,古戲台頂部的三個連線的藻井,見證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