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什四章
- 承制: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
- 時間:2012年6月26日
- 內容:自然
概述簡介,分集梗概,幕後花絮,主創人員名單,
概述簡介
《喀什四章》歷時一年的拍攝,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承制的2012年上海“文化援疆”的四集電視紀錄片,將於2012年6月26日晚21:30在上海紀實頻道與觀眾見面。
壁畫

分集梗概
【第一集】 山川誘惑
喀什在中國版圖的最西面,東臨塔克拉瑪乾沙漠,南依喀喇崑崙山與西藏阿里,西靠帕米爾高原,北面天山。蜿蜒流淌的葉爾羌河由高山冰雪融水匯聚而成,滋養著兩岸的萬頃良田,西域最早的農耕文明也在這裡發源。
葉爾羌河捕魚人

在葉爾羌河上游的高原上,塔吉克人用“鷹舞”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庫爾班·托合塔什正是這樣一位高原舞者;葉爾羌河的中游滋養了巴楚縣的一片片綠洲,它的支流匯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湖泊,捕魚人阿布都克里木·艾買提生活在這裡;綠洲和沙漠之間被一片胡楊林阻隔,依明·艾買爾的責任便是看護這片天然的屏障。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以質樸坦然的胸懷,樂觀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憧憬生活的美好,在平淡中體味生命的真諦。
【第二集】 絲路綿延
喀什有著2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這裡居住著47個民族,是維吾爾族文化的發祥地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的樞紐。漢使張騫出使西域結交各國,使漢朝中國的影響直達帕米爾高原東西,不僅促使現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而且密切了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交往和聯繫。張騫等歷史人物的足跡,加速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展,也使喀什成為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要塞。絲路上的明珠之城喀什,見證著這條古道的榮辱盛衰。
絲路遺址

巴扎作為喀什最為古老的貿易集市形式,是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外商品在這裡交易、流通,沒有巴扎,喀什的生活就少了許多精彩。新疆的土陶製作歷史悠久,它完美地融合了東西方審美傳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一種藝術表達。高台民居有著近千年的歷史,穿梭於曲折的小巷中別有一番感受。
這就是喀什——豐富而和諧,多元而和平,斑斕得令個體生命難以窮盡,難怪有人稱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堪詩意棲居的地方。
【第三集】 綠洲風情
繁衍了幾千年的綠洲文明,不僅使喀什成了東西方貨物交匯的最佳中轉樞紐,也造就了這裡個性獨特的民俗和藝術風格。
綠洲風情

被稱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的艾德萊斯綢,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情,鮮明亮麗的色彩風格為人們所喜愛。與艾德萊斯綢歷史同樣久遠的還有《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喀什地區特有的維吾爾族音樂,集維吾爾音樂大成,尤以莎車縣的木卡姆最為知名。它優美而不乏質樸,熱烈而不失深沉。維吾爾族先賢玉素甫· 哈斯·哈吉甫的陵園也坐落於喀什,這位先賢寫就的《福樂智慧》,內容涵蓋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文化史和中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
在沙漠與綠洲的拉鋸戰中,人們把歡樂蕩漾在臉上,對愛情和家園的詠唱將一代代傳承延續下去。
【第四集】 物華天寶
在喀什這片熱烈的土地上,良好的日照、光熱條件,有利於作物和林草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糖分積累,堪稱瓜果樹木的天堂,因此這裡的瓜果以滋味甘美聞名遐邇。
收穫巴達木

葉城縣出產的石榴色澤飽滿、果肉肥美,不僅是人們喜愛的水果,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裡還栽有樹齡千年以上的核桃樹,所產核桃殼薄肉多,味道香醇。紅棗原產中原,後經商人引種,成就了澤普縣的紅棗產業,各地商客慕名而來。澤普縣的甜瓜商人吐魯洪·依沙木丁憑藉家傳的儲瓜經驗,延長新鮮甜瓜的保質期,讓人們在冬天也能享用到這可口香甜的水果。喀什地區豐富的玉石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尋寶愛好者。
依照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規劃,在上海的援建下,莎車、澤普、葉城、巴楚等地相繼建立了工業園。喀什地區特產的各種農產品正通過提升附加值的方式讓更多人品味它的馥郁芬芳。
幕後花絮
為了拍好此片,紀實頻道在開拍前已作了近半年的前期準備,完成了採訪、勘景和拍攝大綱編撰。但是採訪中也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一次,為了拍攝月亮在高原上升起的鏡頭,攝製組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扛著設備奔跑,拍攝完畢,大家已經癱在地上;還有一次碰上沙塵暴來襲,攝製組不顧自身安危,在沙塵中進行拍攝,真實記錄了這一壯闊而殘酷的自然景象。
拍攝現場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在我國境內最西的一個城市,喀什曾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過重大的貢獻。紀實頻道的此次拍攝是對這個在古今歷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地區的第一次全景高清拍攝,記錄了包括自然地理,如高山雪域、高原草甸、沙塵暴等;歷史遺蹟,如唐王城、絲綢古道等;民風民俗,如維吾爾族婚禮、石榴採摘等在內的珍貴高清素材,並對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鷹舞、艾德萊斯絲綢、木卡姆藝術等進行了細緻拍攝,留下了精美的影像資料。
除了精美的畫面鏡頭外,項目組還採訪了許多重量級專家學者,有在新疆生活多年、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頗深的作家,如王蒙、周濤等;也有一些曾深入新疆考察地理地貌的科學家,如高登義、王守春等;還有對新疆地區歷史人文有過深入研究的文化學者,如葛劍雄、劉學傑等。這些專家學者的採訪,加大了整部片子的信息量,使《喀什四章》更具底蘊,更有權威性。
主創人員名單
總顧問: 楊振武 李興民 程振山 木太力甫·吾布力
總策劃: 陳 靖 宗 明
策 劃: 唐海龍 王治平
統 籌: 閻旭光 陳 麗 曹松坪 黃 波 孫一兵 張 嵐 平 輝 余 江 黎 明
創作總監:王光建
總編導:李 濤
編 導:董潔心 劉麗婷 劉 瑋 韓 芸
攝製統籌:王鋒 張偉強
攝 影:朱騫 丁建新 孫堯 毛皓宇 馮鐵彬 黃良 虞晨 王垚聖
燈 光:孫鷺 安琪宏 李海龍
錄 音:常無忌 趙景岩 李靜
音樂編輯:陳百舟 沈漢村
導演助理:唐程茜 陳秀君
解 說:何 婕
協調聯絡:徐豪 張揚 吳長亮 孟曉娜 馮遠 彭志軍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 張曄 魏軍暢 曹曉康 廖祖富 拉力汗·沙拉伯克
張俠 庫爾班江·艾合買提 馬新華 韋芳明
文案策劃:劉麗婷 董潔心
資 料:韓 芸
宣 傳:王伊洪 毛薛紅 徐雨歆
維語翻譯:伊力亞爾·伊加合木
塔吉克語翻譯:西爾扎提 尼買提拉
航 攝:鳳凰航拍
音樂提供:新疆德威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幻維數碼
後期項目統籌:高以哲 陳瓊
剪輯合成:達磊 朱磊 朱炯峰
三維包裝:張 帆 吳家浩 金鑫 陳倍鈮 陳夏靚 盛秋雲 錢瑋燁
校 色:張英傑
形象片製作:達磊 朱炯峰
片頭製作:陳倍鈮
字幕合成:張晟華 樂林峰 儲雲卉
後期聯絡:吳懿婷
學術顧問: 周 濤 陳中原 彭高成
總製片人: 李 濤
監 制: 陳 梁 應啟明
總監製: 王建軍 葉美金 唐余琴 祖穆熱提·吾布力
出品人: 陳 靖 裘 新
製作:真實傳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