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啦佐自然村
- 面積:2.05平方公里
- 海拔:1,800.00米
- 年平均氣溫:17 ℃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戰宙寒詢路、通電視、通電話,沒有路燈。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9戶還存在飲符應料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5 %)。有59戶通電,有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68 %和6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 70 %和 29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車10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耕地剃漿有效灌溉面積為26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81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0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59戶居均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60萬元,占總收入的 57%;畜牧業收入5.90萬元,占總收入的 1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頭,雞150羽);林業收入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 31%;工資性收入5.40萬元,占總收入的 11 %。農民人均純收入1,41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 2 %),在省內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到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59戶,共有鄉村人口229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19人。其中農業人口229人,勞動力1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人,占人口總數的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4人,參合率 98 %;享受低保1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臭項拒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5公里。村內沒她尋敬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0戶,占農戶總數的6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錄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詩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35.00公里。到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0.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腿危估斷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種涉農補貼。
基層組織
到2006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女黨員尋朵旬1人,團員1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電網設施未得到改善,教學樓應急時修建,加強水利設施建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烤菸、糧食產業三項並舉的支柱產業發展思路;努力改善水利、教育、衛生、電力等基礎設施。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電網設施未得到改善,教學樓應急時修建,加強水利設施建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烤菸、糧食產業三項並舉的支柱產業發展思路;努力改善水利、教育、衛生、電力等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