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的啟功軼事頗為可觀,而且個個精彩,但這些段子串起來,給人的卻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風趣,智慧,但不乏油滑,圓滑,狡猾,總之似乎有點邪氣。這跟解讀有關。如果不能將本事復原於特定的情境中,必經由他人的附會而走樣。對名人,我們習慣於誇張、想像,極而言之,我們也這樣殺死了諸多大師。啟功先生辭世不過五載,隨著字畫價格的飆升,本人也迅速成為傳奇。一個真實的大師,在市場的哄抬聲中悄然變形。如果我們不能了解一個真實的人生,就無法從他的人生經驗里獲得任何教益。他是真人,一個遵從本性生活著的人;其次,才是學者和書法家。他不是為了成為大師而來到人世的,他也不是為了身家排行榜而揮毫潑墨的。被人詬病的“自謙”與“自賤”集於一身,恰是啟功的智慧之處。他要跟俗世保持距離,又不願傷害別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在《啟功的人生智慧:服膺啟夫子》一書里,作為一個目擊者,李可講先生所言應該不虛。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基本介紹
- 書名:啟功的人生智慧:服膺啟夫子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頁數:233頁
- 開本:16
- 品牌:新星出版社
- 作者:李可講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3157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還原一個真實、複雜的啟功
全彩印刷;首次披露啟功先生珍貴手跡、照片八十餘件。
全彩印刷;首次披露啟功先生珍貴手跡、照片八十餘件。
作者簡介
李可講,出版社編輯。本名李強,卻沒有什麼強的,以故字自勝。因兒子說其無理可講,遂名李可講,求所改進。
圖書目錄
序:真人生大智慧
題記
稱謂
四個生命階段
“師”之魂
四個口袋
兩個定律
痛心
音容宛在
錯位或者誤會
進入我們的傳統
歧路和蘭亭
我和夫子
服膺啟夫子
後記
附錄
啟功先生的書法
啟功先生的畫作
祭夫子
啟元白先生年表
啟功先生著作推廣辭
題記
稱謂
四個生命階段
“師”之魂
四個口袋
兩個定律
痛心
音容宛在
錯位或者誤會
進入我們的傳統
歧路和蘭亭
我和夫子
服膺啟夫子
後記
附錄
啟功先生的書法
啟功先生的畫作
祭夫子
啟元白先生年表
啟功先生著作推廣辭
序言
序言
文/老愚
坊間流傳的啟功軼事頗為可觀,而且個個精彩,但這些段子串起來,給人的卻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風趣,智慧,但不乏油滑,圓滑,狡猾,總之似乎有點邪氣。仔細琢磨後,我發現這跟解讀有關。如果不能將本事復原於特定的情境中,必經由他人的附會而走樣。對名人,我們習慣於誇張、想像,極而言之,我們也這樣殺死了諸多大師。
啟功先生辭世不過五載,隨著字畫價格的飆升,本人也迅速成為傳奇。一個真實的大師,在市場的哄抬聲中悄然變形。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個真實的人生,就無法從他的人生經驗里獲得任何教益。
他是真人,一個遵從本性生活著的人;其次,才是學者和書法家。他不是為了成為大師而來到人世的,他也不是為了身家排行榜而揮毫潑墨的。
被人詬病的"自謙"與"自賤"集於一身,恰是啟功的智慧之處。他要跟俗世保持距離,又不願傷害別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
李可講先生作為一個目擊者,所言應該不虛。
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統的解讀,此書當算第一本。
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裡,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作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和符號,他儒雅、內斂,甚至連寫打油詩開玩笑的嗜好都去掉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與內心之間設定了一道堅實的隔離牆,治人者即使能感覺到他不馴服的存在,卻很難抓到一點把柄。
"和光同塵,與世無違"。在內心裡,他是安靜的。他會給自己講道理服從強權,然後說服自己的妻子接受自己獨特的邏輯。從不向執政者提意見卻被戴上右派帽子後,老伴時常傷心哭泣,他雖心裡也有委屈,但他深知革命的邏輯,他對妻子講的一番道理讓人動容--"算了,咱們也談不上冤枉。咱們是封建餘孽,你想,資產階級都要革咱們的命,更不用說要革資產階級命的無產階級了,現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們抓誰?咱們能成'左派'嗎?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嗎?"
他的超脫通達甚至達到令人詫異的程度。當得知一個素來交惡的人即將西行,他欣然預備了一幅溫情的輓聯,稱兩人之間有"緣"。人生如戲,最後都要走下台,善緣惡緣都是無法取捨的緣。謙己讓人。啟功先生真是可愛極了。
委屈的時候,他自有對付的辦法。他先前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為真跡,在接到證明《蘭亭序帖》為假的授意後,他先是應付著,在權勢者屢次逼迫後,他才按照其意旨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邏輯是這樣:你說是那樣,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樣。把啟功"我是非常擁護的!"這句話理解為"曲學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於能設身處地體會他的態度。他不是個戰士,從來就不是。翻譯家楊憲益說:"啟功有旗人的特點,跟老舍一樣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這個"怕事"講的就是不與人爭的和善,給別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嚴。我以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儘管在某些追求效果的人眼裡,有些"小"罷了。他們不想把自己從人群中張揚出來,變成某種標籤供人膜拜或待價而沽。
即使金剛怒目,也是和婉的,進退極有分寸。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北師大某會議室掛有巨幅毛澤東詩詞《滿江紅》的影印手跡,後來這張手跡被摘下來,學校請啟先生寫一幅補空,夫子當面推委了,理由是他不會寫那么大的字,作者底下聽到夫子的真理由是-那個地方,我不敢寫。 關於毛澤東草書的價值,作者請教夫子:"先生,毛主席的草書,劉文杰先生說一件就頂他收藏的全部,是從藝術上說么?"夫子說:"毛主席的草書那當然是好哇。""那您覺得呢?"夫子說:"我是心服口也服。""那您也評論一下呵。"夫子說:"要說批評,就是那些人當時搞得就他一人能寫了。"這就是他的批評方式。你能妄說啟功先生沒有態度嗎?
不能說話時他一個字也不會說,比如七十七歲時遭遇的那場政治考量。
索要筆墨的人侵擾不已,啟功先生寫謝客令仍不能停歇,便躲進招待所,甚至隱身釣魚台。被逼債如此,自嘆可憐--可憐的恐怕更是索要者。而當為老師陳垣先生設立勵耘基金時,他可以一次書寫交出百張作品。平時有電工、司機求字,他亦慷慨賜之。碰到贗品製造者,他還體諒對方難處。他有人之常情,也懂人之常情,才有此圓通。但內心是抵抗官勢的,拒絕被官方所利用。這種態度是幽默的,甚至裝傻。他的冷在臉上,只一沉,便到了沸點。
人生的智慧深似大海。他是時時逃避"做戲",比如抽身而 .出不奉陪官員的"取棉襖",在為他祝壽的新潮生日會上,他不悅而退。在他面前,鬼魅伎倆一戳即穿。
安於當下,行於當世,一點一滴盡在其中。他的不得已,不得不。
好的傳記,除了陳述主人公是什麼,精彩之處就在於講清楚主人公的不得不。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書稱得上一部別致的啟功先生傳記。
此外,可講兄還發現了啟功先生的兩大貢獻:"第一個定律,是結字規律--中國字並不橫平豎直,而且有四個'中心"'!"第二個定律,是關於漢語聲調--中國話象火車開過一般鏗鏘。這種抑揚的、鏗鏘的語言,發展到律詩,就形成規律確定的格式。這格式就是詩的'格律'。那不是規定,是平仄有機排列的必然。夫子由此推導出律詩的格律,指出格律的本質。"
可講兄的身上已然印有啟功先生為人的痕跡,而且愈來愈濃。他自稱早年是一個張狂之徒,接觸啟功先生後,耳濡目染,才幡然醒悟,非昨日之我,始信人生有大道。"現在我已經知道,唯其夫子已經學過想過做過,我就可以埋頭向著夫子,只顧依樣葫蘆。先做起來,一切不管,以希望終究有一點提高。"由此觀之,他所言啟功先生的人生智慧可以"善我生"當不為虛言。
謹以此為序。
文/老愚
坊間流傳的啟功軼事頗為可觀,而且個個精彩,但這些段子串起來,給人的卻是一個漫畫式的人物:風趣,智慧,但不乏油滑,圓滑,狡猾,總之似乎有點邪氣。仔細琢磨後,我發現這跟解讀有關。如果不能將本事復原於特定的情境中,必經由他人的附會而走樣。對名人,我們習慣於誇張、想像,極而言之,我們也這樣殺死了諸多大師。
啟功先生辭世不過五載,隨著字畫價格的飆升,本人也迅速成為傳奇。一個真實的大師,在市場的哄抬聲中悄然變形。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個真實的人生,就無法從他的人生經驗里獲得任何教益。
他是真人,一個遵從本性生活著的人;其次,才是學者和書法家。他不是為了成為大師而來到人世的,他也不是為了身家排行榜而揮毫潑墨的。
被人詬病的"自謙"與"自賤"集於一身,恰是啟功的智慧之處。他要跟俗世保持距離,又不願傷害別人,就使出了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
李可講先生作為一個目擊者,所言應該不虛。
啟功先生的故事,可以有這樣的敘述法,可謂別開生面。文字讀來趣味橫生,滿口留香。雖也有幾近拍案而起為大師辯護之處,但作者大體以委婉解讀飛白,謹慎小心,生怕誤讀了大師,誤導了讀者。如此這番對大師人生的解讀,不能不令人敬佩。
本事有案可查,但有系統的解讀,此書當算第一本。
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裡,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作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和符號,他儒雅、內斂,甚至連寫打油詩開玩笑的嗜好都去掉了,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與內心之間設定了一道堅實的隔離牆,治人者即使能感覺到他不馴服的存在,卻很難抓到一點把柄。
"和光同塵,與世無違"。在內心裡,他是安靜的。他會給自己講道理服從強權,然後說服自己的妻子接受自己獨特的邏輯。從不向執政者提意見卻被戴上右派帽子後,老伴時常傷心哭泣,他雖心裡也有委屈,但他深知革命的邏輯,他對妻子講的一番道理讓人動容--"算了,咱們也談不上冤枉。咱們是封建餘孽,你想,資產階級都要革咱們的命,更不用說要革資產階級命的無產階級了,現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們抓誰?咱們能成'左派'嗎?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嗎?"
他的超脫通達甚至達到令人詫異的程度。當得知一個素來交惡的人即將西行,他欣然預備了一幅溫情的輓聯,稱兩人之間有"緣"。人生如戲,最後都要走下台,善緣惡緣都是無法取捨的緣。謙己讓人。啟功先生真是可愛極了。
委屈的時候,他自有對付的辦法。他先前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為真跡,在接到證明《蘭亭序帖》為假的授意後,他先是應付著,在權勢者屢次逼迫後,他才按照其意旨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邏輯是這樣:你說是那樣,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樣。把啟功"我是非常擁護的!"這句話理解為"曲學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於能設身處地體會他的態度。他不是個戰士,從來就不是。翻譯家楊憲益說:"啟功有旗人的特點,跟老舍一樣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這個"怕事"講的就是不與人爭的和善,給別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嚴。我以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儘管在某些追求效果的人眼裡,有些"小"罷了。他們不想把自己從人群中張揚出來,變成某種標籤供人膜拜或待價而沽。
即使金剛怒目,也是和婉的,進退極有分寸。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北師大某會議室掛有巨幅毛澤東詩詞《滿江紅》的影印手跡,後來這張手跡被摘下來,學校請啟先生寫一幅補空,夫子當面推委了,理由是他不會寫那么大的字,作者底下聽到夫子的真理由是-那個地方,我不敢寫。 關於毛澤東草書的價值,作者請教夫子:"先生,毛主席的草書,劉文杰先生說一件就頂他收藏的全部,是從藝術上說么?"夫子說:"毛主席的草書那當然是好哇。""那您覺得呢?"夫子說:"我是心服口也服。""那您也評論一下呵。"夫子說:"要說批評,就是那些人當時搞得就他一人能寫了。"這就是他的批評方式。你能妄說啟功先生沒有態度嗎?
不能說話時他一個字也不會說,比如七十七歲時遭遇的那場政治考量。
索要筆墨的人侵擾不已,啟功先生寫謝客令仍不能停歇,便躲進招待所,甚至隱身釣魚台。被逼債如此,自嘆可憐--可憐的恐怕更是索要者。而當為老師陳垣先生設立勵耘基金時,他可以一次書寫交出百張作品。平時有電工、司機求字,他亦慷慨賜之。碰到贗品製造者,他還體諒對方難處。他有人之常情,也懂人之常情,才有此圓通。但內心是抵抗官勢的,拒絕被官方所利用。這種態度是幽默的,甚至裝傻。他的冷在臉上,只一沉,便到了沸點。
人生的智慧深似大海。他是時時逃避"做戲",比如抽身而 .出不奉陪官員的"取棉襖",在為他祝壽的新潮生日會上,他不悅而退。在他面前,鬼魅伎倆一戳即穿。
安於當下,行於當世,一點一滴盡在其中。他的不得已,不得不。
好的傳記,除了陳述主人公是什麼,精彩之處就在於講清楚主人公的不得不。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書稱得上一部別致的啟功先生傳記。
此外,可講兄還發現了啟功先生的兩大貢獻:"第一個定律,是結字規律--中國字並不橫平豎直,而且有四個'中心"'!"第二個定律,是關於漢語聲調--中國話象火車開過一般鏗鏘。這種抑揚的、鏗鏘的語言,發展到律詩,就形成規律確定的格式。這格式就是詩的'格律'。那不是規定,是平仄有機排列的必然。夫子由此推導出律詩的格律,指出格律的本質。"
可講兄的身上已然印有啟功先生為人的痕跡,而且愈來愈濃。他自稱早年是一個張狂之徒,接觸啟功先生後,耳濡目染,才幡然醒悟,非昨日之我,始信人生有大道。"現在我已經知道,唯其夫子已經學過想過做過,我就可以埋頭向著夫子,只顧依樣葫蘆。先做起來,一切不管,以希望終究有一點提高。"由此觀之,他所言啟功先生的人生智慧可以"善我生"當不為虛言。
謹以此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