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蔗,典故名,典出《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晉顧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啖蔗”喻先苦後樂,有後福。喻境況逐漸好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啖蔗
- 拼音:dàn zhè
- 解釋:喻境況逐漸好轉。
- 同義詞:啖蔗佳境
啖蔗,典故名,典出《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晉顧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啖蔗”喻先苦後樂,有後福。喻境況逐漸好轉。
啖蔗 《啖蔗》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抱翁老人選輯+(清)冷雪生著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 蘇軾《食荔枝二首》茹啖其草木之荑實。——明· 劉基《苦齋記》(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漸入佳境);啖啖(貪吃的樣子);啖指咬舌(恐懼不敢多言的樣子)(4) 給吃...
四庫存目青囊彙刊·9·地理啖蔗録 《四庫存目青囊彙刊·9·地理啖蔗録》是2020年華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守定。
“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蔗境”喻先苦後樂,有後福。常用來比喻人晚年生活逐漸轉好。同源典故 倒食蔗 倒餐甘蔗 初味猶啖蔗 初啖蔗 啖蔗佳境 啖蔗過尾 漸入佳趣 食蔗 食蔗先...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2404~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後出相遺,...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史記·項羽本紀》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蘇軾《食荔枝二首》茹啖其草木之荑實。——明·劉基《苦齋記》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漸入佳境);啖啖(...
11、啖蔗:《世說新語,排調》:“頤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此以喻老境安閒有味。12、“憂患”句:言憂患雖成過去,但夢中想起仍感到害怕。13、“穿花”二句:蘇軾雖掛名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
《挽孫陶圃聯》是方士淦創作的一副對聯。作品原文 廿載倍親情,握手每驚須鬢改;六旬同歲月,愴懷頓覺死生分。作者簡介 方士淦(1789-1849),號蓮舫,又號啖蔗居士。安徽定遠縣人。嘉慶十三年(1808)舉人。曾任浙江湖州知府。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