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蔗(典故名)

啖蔗(典故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啖蔗,典故名,典出《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晉顧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啖蔗”喻先苦後樂,有後福。喻境況逐漸好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啖蔗
  • 拼音:dàn zhè
  • 解釋:喻境況逐漸好轉。
  • 同義詞:啖蔗佳境
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示例,人物簡介,

詳細釋義

典源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顧愷之〉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後出相遺,深識者亦當以高奇見貴。」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溫薨後,愷之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後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雲興霞蔚。」桓玄時與愷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玄曰:「白布纏根樹旒旐。」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語。玄曰:「矛頭淅米劍頭炊。」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太逼人!」因罷。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典源譯文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父親顧悅之,任尚書左丞。顧愷之博學富有才識,曾撰寫《箏賦》,賦完成後對人說:“我的賦可比嵇康的琴音,不願欣賞者必以為它是後輩之作棄之不顧,但深有見識者必因它不同凡響而珍視。”桓溫徵召他為大司馬參軍,極為親近。桓溫去世後,顧愷之拜祭他的墓,賦詩說:“山已崩裂海水枯竭,魚鳥何處歸宿。”有人問道:“你如此借重桓公,痛哭之狀可見嗎?”答道:“哭聲像震雷可使山崩,眼淚如河流傾注大海。”顧愷之性好詼諧戲謔,人多親近他。後為殷仲堪參軍,也非常被寵愛和親近。殷仲堪在荊州,顧愷之曾因度假還鄉,仲堪特用帆船助行,經破冢,遭大風襲擊毀壞了很多東西。他在給仲堪的信中說:“地名叫破冢,的確是破了冢出來的。但行人平安,布帆未損。”返回荊州以後,有人向他問會稽山川的景色,他說:“叢山峻岭競艷,條條河谷爭流。草木非常茂盛,宛如雲蒸霞蔚。”桓玄為將時常與愷之在仲堪處,共作了語。愷之先說:“火燒平原沒有遺物。”桓玄說:“白布纏根黑旗垂樹。”仲堪說:“投魚深泉放出飛鳥。”接著又作危語。桓玄說:“矛頭淘米劍頭為炊。”仲堪說:“百歲老人攀登枯枝。”有一參軍插言:“盲人騎瞎馬面臨深池。”殷仲堪一隻眼失明,吃驚地說:“這太威逼人了!”因而作罷。顧愷之每當吃甘蔗時,總是從稍至根吃。人怪其所為,他說:“這樣可漸入佳境。”

釋義

“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後因以“啖蔗”喻先苦後樂,有後福。 喻境況逐漸好轉。

同源典故

倒食蔗 倒餐甘蔗 初味猶啖蔗 初啖蔗 啖蔗佳境 啖蔗過尾 漸入佳趣 食蔗 食蔗先食根 食蔗從梢

示例

宋 劉辰翁《雙調望江南·壽謝壽朋》詞:“欲語會稽仍小待,不知文舉更堪憐。蔗境在頑堅。”
宋 趙必豫 《水調歌頭·壽梁多竹八十》詞:“百歲人有幾?七十世間稀。何況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飴。”
明 孫柚 《琴心記·花朝舉觴》:“門闌多喜重到,更兼蔗境逍遙。不妨綠酒醉花朝,人共青山老。”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稿·哭母》:“爹離人世未遙。爹真牛命,家似爹耕二萬四日田。蔗境才開,憶昨長留欿憾。 娘赴天鄉何遽!娘是春暉,兒如娘煦五十三年草。隆恩難報,即今頓覺空茫。”

人物簡介

顧愷之(約348~409),東晉畫家,字長康,晉陵無錫(今屬江蘇省)人,曾任桓溫、殷仲堪參軍、散騎常侍。多才藝,工詩賦,尤精繪畫。善畫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顧愷之的人物畫,強調傳神,注重點睛。其筆跡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又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稱為高古遊絲描。著色則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藻飾。他善於用睿智的眼光來審察題材和人物性格,加以提煉,因而他的畫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尋味。顧愷之是繼東漢張衡、蔡邕等以來所有士大夫畫家中成就最突出的畫家。
興寧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顧愷之繪《維摩潔像》壁畫,光彩耀目,轟動一時。太和元年(366年),應聘往姑孰(今安徽當塗)人大司馬桓溫幕府任參軍。太元十七年(392年),應聘往江陵人荊州刺史殷仲堪幕府任參軍。與桓溫之子南郡公桓玄時有交往。元興元年(402年),桓玄起兵攻人都城建康,次年代晉自立。顧愷之對桓玄深為不滿,但又畏懼他的權勢,故常假作痴呆。元興三年桓玄被殺,顧愷之未受牽連。義熙元年(405年)被授以散騎常侍之職。故時人稱顧愷之有“三絕”,即才絕、畫絕和痴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