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體系

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體系是銀行綜合競爭力的體現,其本身是一個難以完全量化的複雜系統

目前,國際上對商業銀行的競爭力評價存在著不同的方法。國際上通用的主要是美國的 “駱駝”評級法。該評價體系主要是監測和評估金融機構經營的六個方面: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管理水平、盈利狀況和流動性、對市場風險的敏感程度。評級有兩種:一種是對上述六項監測指標中的每一項進行評級,評級實行5分制,1分為最好,5分最差;另一種是根據六項監測指標的評級結果,對每家金融機構進行綜合評級,評級同樣分為5級。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聯合發起了一個“金融部門評估計畫”,FSAP除包括了“駱駝”中的六項指標外,還包括經濟成長、收支、通貨膨脹利率匯率等參數來進行金融系統風險及健全性評估。這是一種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巨觀金融健全性評估方法。此外,英國《銀行家》雜誌,通過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經營規模、盈力能力、經營效率和經營穩健性等幾個方面評估,一年一度對世界前1000家大銀行進行排名,這一排名一直視為銀行間最具權威性的競爭力評估。
由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及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僅20餘年,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體系及其市場運作的時間也不長,因此評級工作起步也比較晚。2001年我國銀行監管部門開始研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問題,其間參照了國際通行的“駱駝”評級法,參考了英國、新加坡、我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銀行業監管評級辦法,結合中國銀行業的具體情況,按照我國的監管政策和監管工作要求,於2004年初完成了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的設計工作。該體系主要從資本充足性狀況、資產安全性狀況、管理狀況、盈利狀況、流動性狀況等幾個方面對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評價。此外,也有一些機構根據各自目的分別對競爭力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但由於各體系設計者出發點不同,因而指標選擇與權重都存在較大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