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彩繪唇口雙腹罐是一個中國出土的陶瓷文物,出土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代彩繪唇口雙腹罐
- 所屬年代:商代
- 類別:陶瓷
- 出土地點: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
- 尺寸:高27.3、口徑7.4、底徑8厘米
- 文物出土:1976年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出土
- 文物現狀: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商代彩繪唇口雙腹罐是一個中國出土的陶瓷文物,出土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商代彩繪唇口雙腹罐是一個中國出土的陶瓷文物,出土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物介紹商代彩繪唇口雙腹罐,該器物唇口外敞、斜直肩,環形小腹、束腰、鼓腹,假圈足略外撇。器物整體造型優美端莊,...
商彩繪壺口雙腹罐是商代文物,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高27.3厘米,口徑7.4厘米,底徑8厘米。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早期青銅文化墓地出土。唇口外敞、斜直肩,環形小腹、束腰、鼓腹,假圈足略外撇。器物整體造型優美端莊,各部比例協調,通體以黑彩和紅彩搭配繪畫幾何紋和雙連體回紋。
商雲雷紋圜底帶把印紋硬陶深腹罐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泥質灰陶,直口,腹部飾有把手,並拍印雲雷紋。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泥質灰陶,直口,鼓腹,凹底,腹部飾有把手,並拍印雲雷紋。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
漢彩繪繭形壺是漢代的文物。口徑14厘米,高33厘米。現收藏於長軍古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藏品為漢代文物。繭形壺又稱“鴨蛋壺”,因器型似蠶繭,又若鴨蛋而得名。器呈唇口、短頸、圈足,腹呈橫向長橢圓狀。初為戰國時期秦國所產,後盛行於西漢,壺腹或彩繪流雲、幾何圖案,或僅以暗刻弦紋裝飾。繭形壺在...
新石器時代的尊為能陶製,器形為敞口、粗頸、深腹、圈足、圜底。商代流行青瓷尊,最初是一種大中型盛酒和祭祀的禮器。尊與彝一樣,原是成組禮器的共稱,宋朝之後才開始專指一類器物,其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商代早中期的尊均有肩,以圓體尊為主。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
這件白陶瓿是商代刻紋白陶的代表作品,它仿造青銅器的式樣製作,是一件盛酒器。造型為球形,斂口斜肩圓底,口沿外折,圈足外撇,給人以端莊飽滿的感覺。陶瓿的裝飾紋樣全部由直線構成,主題突出,層次豐富,先用線條在瓿上劃出格線花紋,然後在格線內填刻主題紋樣,再用刀刻去主紋以外的胎土,使其微微凸起,...
閏樓遺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付寨鄉付寨村閏樓北,是一處大型商代晚期貴族墓群,面積約150萬平方米。2008年9月29日,閏樓遺址經過部分搶救性發掘,發現墓葬265座,多為商代貴族墓葬,出土有青銅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閏樓遺址墓地面積大,古墓葬分布密集,出土文物豐富,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晚商文化及...
莊窠遺址出土折肩鬲一件,卷沿、折肩,下為三錐形袋足,無實足跟,器表多素麵或磨光,少數施彩繪。出土數量較多,形制彼此接近。缽 莊窠遺址出土缽一件,圓唇斂口,腹圓折向下斜收成小平底,口緣外飾寬黑彩帶,彩帶中有三條一組的紅色斜線。圜底缽出土一件,圓唇素麵,圜底。研究價值 莊窠遺址是一處重要商代...
其紋樣組織多為二方連續,加之鮮明醒目、對比強烈的色彩,使彩繪陶器更為燦爛豐富。用途 彩繪陶器主要作為明器,用於陪葬。故在盛行厚葬之風的漢代尤為流行。它產生於中原,後擴展至全國大部分地區,以河南洛陽、輝縣、陝縣,湖南長沙、常德等地出土較多。風格特點 商代以後,出現了用高嶺土燒制的原始青瓷,由於瓷器在...
仰韶紅拋光雙系罐 仰韶紅拋光雙系罐是仰韶文化文物,高27厘米,口徑15厘米。現收藏於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文物介紹 撇口,雙系,小平底,紅拋光。此器敦厚樸實,大器外露,紅拋光表面紅潤怡人,甚是可愛。、
吉州窯黑釉瓷似在北宋時期才開始燒造。南宋時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斂口、卷唇、深腹、外黑內白釉碗、盤、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壺、鼎、杯和器蓋等。芒口、底足矮內凹.為吉州窯黑釉碗、盞最常見的特點,且多施滿釉。元代時期的黑釉瓷有碗、碟、杯、高足杯、罐、黑釉彩繪折唇盆、扁腹壺、鼎、器蓋...
此件灰陶盉為商代遺物,其造型規整,胎質較細膩,肩、腹部裝飾簡單的弦紋。整個器物顯得造型古樸,裝飾簡練。盉是古代的盛酒器,或說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在商代的陶器和青銅器中都可見到。盉的基本造型是深腹,圓口,前有流,後有柄。灰陶的形成是因為陶器在弱還原氣氛中燒造,陶土中的氧化鐵不能被充分...
商印紋陶盉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泥質灰陶,斂口,長流,帶底平座;口腹之間有寬頻狀鋬。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泥質灰陶,斂口,長流,頸部修長,扁圓腹,帶底平座;口腹之間有寬頻狀鋬,腹部拍印雲雷紋。現收藏於松陽縣博物館。
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胎體還是釉的燒制工藝都尚顯粗糙,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原始瓷作為由陶器向瓷器過渡時期的產物,與各種陶器相比,具有胎質緻密經久耐用和便於清洗外觀華美等優點,因此發展前景廣闊,工藝水平和產量不斷得到提高,...
罐類: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種,連蓋通常可高達60厘米以上。小罐,包括斂口四系方形、撇口雙系瓜棱形、唇口雙系鼓腹式、唇口溜肩圓腹雙系式等,體高一般為7~8厘米;還有鼓式蓋罐。八棱器為元時創新品種。瓶類:有梅瓶、玉壺春瓶、蒜頭瓶、獸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時代特色的四系扁瓶及塔式蓋...
雙耳彩陶罐是石器時代河南鄭州的人們創造出來的陶器,在黃河博物館有所館藏。雙耳彩陶罐 高28.8厘米,口徑15.3厘米,底徑11.2厘米。卷口粗頸,雙耳園腹,圜底。淡色紅陶飾以深紅色彩繪,頸部弦紋帶,腹部飾渦紋。彩繪為古代繪畫,有著極為重要的藝術價值。1980年於前寨遺址56號墓中出土,屬晚期大汶口文化。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撇口,短頸,頸部飾數道弦紋。肩部堆塑三個蝶形紐。通體飾連雲雷紋。圓形底,底部內凹。現收藏於九江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撇口,短頸,頸部飾數道弦紋。肩部堆塑三個蝶形紐。通體飾連雲雷紋。圓形底,底部內凹。胎灰黃色,器表面有釉質感。現收藏於九江市博物館。
漩渦紋彩陶四系罐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文物介紹 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徵集,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時期作品。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15.9厘米。此彩陶罐採用泥質紅陶製作,斂口,鼓腹,腹以下漸收,平底,整體呈瓮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
商青釉豆 商青釉豆,商代瓷器,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外觀特徵 高7.8厘米,口徑12.4厘米。直口,短頸,折腹,腹下急收,喇叭形圈足。灰白色胎,器內外施青釉,釉層不均,頸部以數道凹弦紋作飾。其他名稱 青瓷豆是商代的典型器,其作為瓷器尚欠成熟,因此也稱“原始青瓷”。
品種以青釉為主,兼燒少量褐釉、醬釉、綠釉和白釉等;裝飾有釉下彩繪、印花、貼花和彩色斑點幾種。釉下彩繪創始於長沙窯,中唐時開始出現單一的釉下褐彩,後演進列褐綠兩種彩色;以彩色斑點作裝飾的較普遍,始飾以大圓斑四組,漸變為小斑點組成紋飾;貼花多裝飾在壺罐腹部,題材有人物、鳥獸、園景、雙魚相葡萄...
2009年8月-2010年6月,我院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了解到該遺址的文化內涵主要為仰韶時代晚期和龍山時代晚期。共發現上述時期的房址3座、陶窯9座、窖穴(灰坑)401座、灰溝33條、馬(?)骨坑1座,同時出土了大量的生產工具、日用陶器以及裝飾品等文物。另外,還發現商代灰坑2座、漢代灰坑3座。考古工作...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