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墓葬

商代墓葬

商代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盛期,社會生產力有了高度的發展,以商王為首的奴隸主貴族統治著龐大的國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嚴格的階級和等級的差別,統治階級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規模。商代墓葬是反映商代早中晚的重要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代墓葬
  • 時期:商代
  • 所屬國家:中國
  • 作用:研究中國歷史
商代墓葬
公元前17世紀,成湯滅夏,中國歷史進入商代,至前11世紀帝辛失國,歷時500餘年。在商王朝統治區域內及各方國均發現大量墓葬,經科學發掘的目前已達數千座。這些發現為研究商墓的分期、葬俗,商代社會生活、階級關係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殷墟18號墓發掘現場 分期與分布商代墓葬可分為早、中、晚3期,偃師二里頭遺址上層、鄭州二里岡和安陽殷墟的墓葬,分別是各期具有代表性的遺存。商代早期墓葬除偃師二里頭外,在洛陽東乾溝,鄭州上街、洛達廟,陝縣七里舖,夏縣東下馮等地都有發現,總數超過百座,但以二里頭的數量最多。商代中期墓葬在鄭州商城、輝縣琉璃閣(見琉璃閣商墓)、藁城台西遺址、黃陂盤龍城遺址均有發現,數量也不下一、二百座。商代晚期墓葬在河南輝縣、羅山,河北邢台,山東益都,山西石樓,江西清江等數十個地點都有發現,而以安陽殷墟數量最多,總數不下1800座。 形制與葬俗各地的商代墓葬,絕大多數都是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以木質的棺或棺槨為葬具,葬式多為仰身直肢,一般都有隨葬品。大、中型墓多用青銅禮器、玉器、貨貝等隨葬,小型墓則用陶器和貨貝。中、晚期墓中殉人(狗)和人祭之風大盛。墓底多有腰坑。 已發現的早商墓葬多為長2米、寬不足1米的小型墓,隨葬的陶器少則1件,多則20餘件。中型墓棺槨齊備,都已被盜,有的墓中仍殘留有銅爵、銅戈、銅戚和玉鉞、玉戈等。商代中期墓葬與早商墓葬基本一致,但中型墓發現較多,一般都有青銅禮器和兵器等隨葬,隨葬禮器數量3~7件不等,有的還有殉人。晚商墓葬中有商王陵寢,也有中小貴族墓,還有大量平民小墓。侯家莊商王陵區占地10餘萬平方米,已發掘出13座大墓和1400多個祭祀坑。婦好墓所在的小屯村西北地可能是又一處王室墓地。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區和大司空村及後岡附近則發現了晚商時期的族墓地。此外,在羅山蟒張後李、藁城台西、益都蘇埠屯等地,也發現了方國或地方貴族的墓地。 商代晚期墓中帶墓道的大墓,依形制和墓道數量又可分為□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3種:①□字形大墓,在安陽侯家莊王陵區發現8座,益都蘇埠屯發現2座(見蘇埠屯商墓)。墓室的東南西北各有一條墓道,墓道多呈斜坡狀,一般以南墓道最長。這些墓中,有的墓室與槨室也作□字形;有的墓室和槨室呈方形;有的墓室作長方形或方形,槨室為□字形。墓中有為數可觀的殉人和人牲,少數殉死者且有木棺和隨葬品,大概是墓主人的親信和姬妾。這些大墓都已被盜,但仍出有青銅、白陶、玉器、金葉等各種劫餘的隨葬品,有的還是罕見的珍品。②中字形墓。在墓室南北兩端各有一條墓道。在安陽殷墟發現7座,輝縣琉璃閣發現1座。這種墓也有人殉、人牲和馬坑等。殉人中有的也有木棺和隨葬品。這些大墓的隨葬品有銅禮器、兵器、工具、玉石器和白陶等。③甲字形墓。多在墓室的南邊有一條墓道,這種墓葬在殷墟發現7座,羅山蟒張發現1座,不過後者墓道在北邊,比較少見。墓主人有棺槨,並有殉人。但墓的規模和殉人數量都不如前兩種大型墓。傳出“司母戊”鼎的墓即屬此類。 商代晚期為數眾多的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也有大小之別。大者如婦好墓,葬具有棺有槨,下有腰坑,兩壁有龕,墓中殉16人,且隨葬大批銅、玉及骨、石、牙器等。稍小者雖也棺槨俱備,但殉人多不超過10人,一般隨葬銅禮器10餘件,此外還有兵器、陶器、玉器等。小墓為數最多,面積在2平方米左右,以木棺為葬具,有腰坑,有的有壁龕,以陶器和少量貨貝為隨葬品,無殉人,基本上不放銅禮器,有的甚至無隨葬品。各地商代遺址中還有一些墓壙很窄或無壙的人骨架,多無葬具和隨葬品,有的留有捆綁痕跡,有的身首異處或有斬割痕跡。此外,在居址附近常常有兒童墓葬,多以陶器作葬具,無隨葬品,也沒有專門的墓地。 殷墟18號墓隨葬品放置情況 隨葬品商代小型墓葬以陶器為主要隨葬品。早期墓有鼎、豆、盆、罐、瓮、盤、觚、爵、□、角等;中期墓則多用鬲、□、簋、盆、罐、瓮等。早中期墓的陶器多為實用器。晚期墓有鬲、豆、罐、盂、簋、盤、觚、爵等,大多為明器。大、中型墓使用青銅器隨葬。不過至今未發現早、中期的大型墓。早期的中型墓均被盜掘,已知青銅禮器僅爵一種,其他有戈、戚和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飾等(見彩圖獸面銅牌飾、銅爵)。中期墓中青銅禮器有鼎、鬲、□、□、觚、爵、尊、盤等,盤龍城遺址的墓中,還出土了□、□、卣。此外還隨葬有刀、錛、鑿、斧、矛、戈、鉞、鏃等。中期墓銅禮器的表面多有獸面紋、夔紋、龜紋和圓圈紋、弦紋等裝飾紋樣。晚期的大、中型墓出土青銅器器類更多。禮器除中期已有的外,還有瓿、方□、盂、斗、□等。婦好墓中還出有偶方□、三聯□、□尊、四足觥、方尊、方壺、方□等(見彩圖□尊、三聯□、偶方□)。工具武器類有鏟、刀、錛、鑿、戈、矛、鉞、鏃等。此外還出現了3件或5件成編的銅鐃以及弓形器、銅鏡、匕。銅禮器的表面幾乎都有裝飾紋樣,包括饕餮、夔、蟬、雲雷、乳丁、蠶、蕉葉、四瓣花、圓渦等,有的還有2層或3層花紋。器表開始附加獸首裝飾,有牛頭、龍頭、獸頭、蛇等。有些銅器上有銘文,多1~4字,商末銅器有多至30字的,內容有族徽,父、祖名和作器原因等。 玉石器在商代貴族墓中也是常見的隨葬品。早期墓中有鉞、戈、柄形飾、璋等;中期墓中有璧、圭、璜等;晚期墓中則又有刀、豆、□、觶、瓿、□、磬等器具,婦好墓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雕成人物和各種動物形象的裝飾藝術品。此外,各地的商代墓葬中還出有骨器、象牙器、鉛器、白陶、原始瓷器、漆器和貨貝、金飾等。漆器見有豆、盤等。貨貝使用較普遍,一般用一枚至數枚,放在死者的口或手中,但也有在墓中大堆存放的,如婦好墓即出土6800餘枚。 在商代晚期,商王和貴族死後還用車馬陪葬。車為木製的,均雙輪獨轅,前有衡,後有軸。車廂放在轅與軸相交處之上,平面為長方形,四周有欄桿,後面留有供乘車者上下的缺口。馬多用兩匹,埋放在車轅兩側的淺槽之中。車馬之上往往有青銅的附屬檔案和飾物,用於車上的有□、軛飾,馬飾具則有鑣、當盧、節約等。有的車馬還有玉、骨、蚌制的飾物。這種葬俗,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生活情況。 中原以外的商代晚期墓中出土的青銅禮器大多與中原一致,但也有一些地方性特點。如山西石樓、保德等地出土的鈴豆、鐸形器、帶鈴觚、龍頭觥、鈴首劍、蛇首匕(見石樓銅器群),北京平谷劉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臂釧、金耳環、金笄等,均為中原地區商墓所不見。 商墓反映的一些問題各地發現的商代墓葬,為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它們揭示了商代早、中、晚3個時期的墓葬在形制、結構、葬具、葬俗等方面的一致性與各自的特點,反映了商文化發展的步伐。同時,墓葬的規模、隨葬品的數量與組合、殉人的多少等,也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社會地位和禮制方面的問題。有學者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首先根據殷墟的墓葬材料,斷定商代已經進入奴隸社會,這一結論已被越來越多的材料所證實。商墓中的大批隨葬品,對研究商代鑄銅、琢玉、制陶、牙雕、木工等工藝技術及商王國與各方國的關係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