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bish;castoff;crumbs from the table of one's master;word or little importance]
比喻別人的無足輕重的點滴言論或意見,拾人唾餘。
基本介紹
基本解釋,解釋一,解釋二,詞條出處,
基本解釋
唾液之餘。喻別人的點滴言論。
解釋一
唾餘也叫食團、食丸,是食肉動物在進食後把不能消化的東西在消化道里積存成的小團,然後吐出的丸狀物。唾餘中常有動物的骨骼、皮毛、爪等,通常要有個積蓄的過程,幾天才吐出一個。有些動物,如貓科動物,會通過吃下某些植物來催吐。動物學家可以通過唾餘中的內容,來研究動物的食譜。
解釋二
- 唾液之餘。喻別人的點滴言論。
詞條出處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恤贈諫官之謬》:“夫杜泰凶豎,讒殺從謙,死有餘辜,其唾餘豈士大夫可拾者?”《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吳王怒曰:‘此伍員之唾餘,久已厭聞,汝復拾之,以撓我大計耶?再多言,非吾子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十六國春秋>載孔子事獨奇》:“《十六國春秋》名為一百卷,而事跡寥寥,皆《晉書·載記》之唾餘,斷非崔鴻之舊本。”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慎毋數典忘祖,徒歡迎晳種之唾餘;舍己芸人,盡捐棄神州之特質。” 魯迅 《熱風·對於批評家的希望》:“獨有靠了一兩本‘西方’的舊批評論,或則撈一點頭腦板滯的先生們的唾餘……也到文壇上來踐踏,則我以為委實太濫用了批評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