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春調(名稱解釋)

唱春調(名稱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唱春調又稱孟姜女調、四季調,是江蘇省常州市的民間曲調。常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韻。 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戲曲劇種、曲藝曲種收為曲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唱春調
  • 又叫:孟姜女調、四季調
  • 發展:清代流行至今
  • 所屬:江蘇常州地區
  • 產生於:明代
  • 現狀:今有些戲曲劇種、曲藝收為曲牌
藝術特色,唱春文化介紹,唱春曲調藝術,歷史改革,唱春起源,唱春類型,唱春詞舉例,

藝術特色

唱春文化介紹

唱春,是江蘇省常州地區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民間文藝活動之一,其曲調舊稱“常州調”,俗稱“春調”。它和山歌、宣卷、道情等一樣,曾經風行於最下層的人民民眾之中,具有通俗易懂,便於流傳等共同的特點,卻又獨具特色、自成一家。也可以說,它是從山歌(吳歌)和小調的藝術升華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曲藝。在山歌、宣卷等日漸淘汰的今天,唱春卻仍活躍於民間,唱春調《孟姜女十二月花名》仍為人們所喜聞樂唱。因此,唱春被譽為“常州第一唱”。

唱春曲調藝術

唱春的曲調,稱唱春調或春調,是一種民間曲調。一人拉胡琴,一女孩唱,除茶樓酒肆賣唱外,亦有在街頭巷尾,夏令納涼時演唱,也叫孟姜女調、四季調。常為十二迭,每月一迭,也可按四季分為四迭。每迭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韻。 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戲曲劇種、曲藝曲種收為曲牌。 所唱有《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梁祝十二月花名》、《趙五娘四季調》等。
常州唱春,汲取了常州山歌和小調之精華,其曲調舊稱“常州調”,俗稱“春調”,是在常州地區流傳較廣的民間文藝活動之一。起源於明代正德年間,至清代,與常州道情、灘簧等民間藝術一起風行於世,尤其在“吳語地區”相當流行。
唱春,顧名思義,即在賀新春時進行的演唱,舊時一般發生在春節農閒時,唱春藝人為了索取賞錢,唱詞多是吉利話,每到一村,總是挨門換戶地唱過去,唱到人家酬以賞錢,便另換人家。常州唱春,起先有二人演唱(雙檔),後多為一人演唱(單檔),身背搭褳(稱乾坤袋、龍袋),一手持春鑼(二斤重,寓意南北二京),一手持繪有龍鳳圖案的敲板(或無圖案的素色板,板長13寸,寓意13省),從鄉村到城鎮,串街走村、挨戶演唱,就眼前事物隨時編唱,真所謂“出口成章,鑼鼓伴唱”,同時也能以七言四句為一迭演唱歷史人物故事。
常州唱春與民間故事相結合,以傳說故事為內容,特別是當它與孟姜女故事相結合以後,使唱春以孟姜女故事為內容連帶著它哀婉動人的曲調傳遍了江南,也流傳於全國各地。到目前為止,唱春調《孟姜女十二月花名》(亦被人稱為《孟姜女調》),至少已經成了十六個劇種、二十個曲 種、十四個歌舞樂種的基本唱腔與主要曲牌。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上海分會1984年5月開始向全國公開徵集《孟姜女資料》,屬於“唱春”類腔調的竟占全部的72.28%,在中國民間文藝史上,乃至世界民間文藝史上,都是罕見的。
唱春調經典曲目唱春調經典曲目
唱春,是流傳在常州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文藝活動。舊時新春期間,便有唱春藝人走村串巷,挨家挨戶地上門唱春。他們一手提黃銅春鑼,一手持紅木春板,蹁著闊步,七字一句,四句一段,聲調清朗,挨門挨戶地唱過去。有時也有兩人搭檔,輕鑼小鼓合唱。他們站在人家門口,見人唱人,見物唱物,所唱都是吉利和頌揚的話語,直唱到主家開顏,酬以糕團和零錢為止,另換人家。
唱春的曲調,稱唱春調或春調,也稱“常州調”。它以十二月花名調為代表,在節奏上更加歡快和熱烈,給人以一種喜慶的氣氛。早在光緒年間,上海百代公司就為唱春調灌過唱片。1925年,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明確指出:“唱春調,我們知是江蘇常州的出產。”

歷史改革

唱春起源

在常州民間,關於唱春的起源,有這樣一種傳說:明武宗時,一次他帶領幾名親隨喬裝改扮,外出暗察民情,至一山區,不幸遇上盜賊,銀錢被劫,失去盤纏,被困路上,回不得京城。這時,隨行大臣中有一位馮閣老,自告奮勇,手提小鑼,沿途賣唱,來解決皇上一行人的生活經費。這便是民間傳下來的馮閣老唱官春的故事。常州民間歌謠也有“馮閣老納帖送官春,常州唱到紫禁城,一直唱到午朝門”的說法。
但這只是民間傳說,唱春產生於明代,脫胎於“村田樂”。村田樂,是宋、元、明時流行民間、描寫農家愉快生活的小型歌舞。明代,“唱春”在南京南郊馮家邊流行,後來發展到孝陵衛,鄉民們鳴鑼跳唱,朱元璋命翰林院按舊曲填新詞,讓城裡人“亦為之”。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流行於常州、蘇州、無錫等江浙吳語地區,每逢春節,唱春者,走街串巷,唱遍城鄉。
唱春書,走江湖,要經過拜師掛名,學會口子,才可到外面去揚花。一般新學春書的徒兒出門,那打鑼的鑼板,要掛上兩個銅錢。在舊時代,腿上有掛銅錢做鞋拔子的習慣,“鞋拔子”諧音“才學之”,意思是新手,類似於今天剛學開車的在車後貼一張“新手上路,請多關照”,內行的人就不會找麻煩。如果鑼板上不掛銅錢,叫光板鑼鼓,意思是“唱遍天下無敵手”,行家就要找你麻煩。

唱春類型

傳統的春鑼一般重兩斤,諧音代表“南京”、“北京”。敲板長十三寸,表示十三省。唱春有雙檔(兩個人演唱)和單檔(一個人演唱)兩種。雙檔唱春藝人持春鑼者走在前面的,叫“前碼”,另一位敲小扁鼓走在後面的,叫“後碼”。單檔唱春藝人,身背搭褳,一手持特製的小銅鑼——“春鑼”,一手拿著繪有龍鳳的敲板或者素色板。他們一路敲敲打打,從鄉下到城鎮,串街走村,挨戶歌唱,就眼前事物隨時編唱,並能以四句為一迭演唱歷史人物故事,一般都是七言四句為一迭,出口成章,鑼鼓伴唱。唱春詞比較常見的是十二迭或十迭為一個題材。如《孟姜女十二月花名》、《白蛇傳十二月花名》、《十張台子》等等。
在常州地區,唱春藝人較盛行的是新北區春江鎮薛家巷村,最多時有唱春藝人30多人,他們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和春節期間便外出走村串巷,“文革”期間,唱春瀕於銷聲匿跡,現今,唱春活動又一度復興。

唱春詞舉例

新年新歲唱春來,恭賀新喜把頭開。敬祝合家都有喜,今 年一定大發財!
唱春唱到貴府門,貴府門上有鬥神;頭戴金盔身披甲,手拿鉞斧斬邪神!
新砌房子簇嶄新,黃銅門環耀眼睛;四根金柱托正梁,代代兒孫出能人!
諸位君子好海量,滿面春風坐華堂;談古說今仗俠義,解囊濟貧流四方!
今到貴府把春唱,看到大娘(大嫂)洗衣裳,金盆洗來銀盆漿,紫竹玉桿晾衣裳。
走進府門瞧四方,看見大娘(大嫂)燒飯忙,外鍋燒菜桂花香,里鍋燒飯發又漲!
多謝主人贈銀兩,敬祝福祿壽無疆!今歲添喜好事多,還要養個狀元郎。
腳踏金階步步高,貴府門庭吉星照。唱春唱得滿院春,一年更比一年好。
木梳始祖有兩個,赫連當初皇甫做。從此梳頭不用愁呀,嫘祖娘娘笑呵呵!
竹篦始祖那一個,陳七子他本是囚。牢獄之中麻編篾呀,?編成篦箕篦發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