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心性與如來藏

唯識、心性與如來藏

《唯識、心性與如來藏》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貴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識、心性與如來藏
  • 作者:周貴華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3月
  • 頁數:328 頁
  • 定價:25.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1237422
內容簡介
中國乃至整個東業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心性如來藏思想。心性如來藏思想的印度形態是以佛性如來藏說為藎本因素,而與唯識思想、心性思想相融合的結果。心性思想在其中所起的幣要作用已有定論,但唯識學的鑄造性作用則罕有所識。唯識學的無為依唯識思想結合唯心意義上之心性說,將法性如來藏說改造為心性如來藏說,構建了印度晚期如來藏思想的基本思想模式。再經過《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以及真如緣起一說的發揮,形成中國化佛教的核心思想形態。心性如來藏思想存形式上具有明顯的梵化色彩,在印度、中國,甚至在日本,都屢遭詬病。現代中國的歐陽競無、呂激、印順等,以及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松本史郎、侉谷憲昭等對之的批削。即足其近期的表現。但他們的批判都失之偏頗。 本書的主題為如來藏思想,是圍繞唯識、心性、如來藏思想三者及其相互關係展開的。是筆者近三四年圍繞如來藏問題的思考。本書的主要內容分三...(展開全部) 中國乃至整個東業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心性如來藏思想。心性如來藏思想的印度形態是以佛性如來藏說為藎本因素,而與唯識思想、心性思想相融合的結果。心性思想在其中所起的幣要作用已有定論,但唯識學的鑄造性作用則罕有所識。唯識學的無為依唯識思想結合唯心意義上之心性說,將法性如來藏說改造為心性如來藏說,構建了印度晚期如來藏思想的基本思想模式。再經過《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以及真如緣起一說的發揮,形成中國化佛教的核心思想形態。心性如來藏思想存形式上具有明顯的梵化色彩,在印度、中國,甚至在日本,都屢遭詬病。現代中國的歐陽競無、呂激、印順等,以及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松本史郎、侉谷憲昭等對之的批削。即足其近期的表現。但他們的批判都失之偏頗。 本書的主題為如來藏思想,是圍繞唯識、心性、如來藏思想三者及其相互關係展開的。是筆者近三四年圍繞如來藏問題的思考。本書的主要內容分三,一是對中印的唯識思想、心性思想、如來藏思想的辨析、梳理,二是對三者間關係的分析、揭示,三是考察中國、日本對如來藏思想甚至唯識思想的一些批判,並以中國支那內學院與日本“批判佛教”為例。 目錄 序論 第一章 印度佛教唯識學及其與如來藏思想的關係 第一節 印度佛教唯識學的分型及其與如來藏思想的關係 一、引言 二、瑜伽行派唯識學的二分:有為依唯識學與無為依唯識學 1、有為依唯識學與無為依唯識學的區分 2、“有為依”與“無為依”的建立 三、有為依唯識學與無為依唯識學的傳承與發展 四、瑜伽行派唯識學與如來藏思想的關係 1、關於二者關係的兩類代表性觀點 2、對二者關係的說明 第二節 印度佛教無為依唯識學的基本思想特徵——印度佛教唯識學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的合流 一、無為依唯識學在印度的發展簡述 1、無為依唯識學的“雜糅”性質 2、無為依唯識學作為心性如來藏學 二、無為依唯識學的本體論思想 1、心性真如與虛妄分別之主、客關係 2、心性真如為染淨轉依之所依體 3、心性真如作為一切法之根本所依 三、無為依唯識學的識境論思想 四、無為依唯識學的緣起論思想 五、無為依唯識學的“梵化”色彩 第三節 印度佛教唯識學緣起思想之特質 一、印度佛教緣起思想發展略述 二、印度唯識學緣起思想之四特質 1、緣起的因果平等性 2、緣起的唯心性 3、緣起的俱時性 4、緣起的整體性 三、四特質與無為依唯識思想、心性如來藏思想 第二章 印度佛教的心性與佛性如來藏思想 第一節 印度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心性思想 一、原始佛教心性思想的萌芽 1、原始佛教對心的偏重 2、心性問題的揭櫫 二、部派佛教的心性思想 1、大眾系及分別說論者的“心性本淨”說 2、有部系的“心性非本淨”說 3、小結 第二節 印度大乘佛教的心性思想 一、初、中期大乘經與大乘中觀行派的心性思想 1、初期大乘經的心性說 2、中觀行派的“心性本淨”說 3、早、中期大乘經的“心性本淨”說與空、佛性、如來藏思想 二、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心性思想 1、瑜伽行派的“心性本淨”說 2、瑜伽行派的“心性非本淨(心性本染)”說 三、印度晚期如來藏學的心性思想 四、小結 第三節 印度佛教如來藏學的基本思想特徵 一、印度佛教如來藏學的形成 二、印度佛教如來藏學的基本結構特徵 1、如來藏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德相 2、纏解說:如來藏的“在纏”與“出纏” 3、本體說:如來藏作為一切法之根本所依 4、識境說:一切法為心識所顯現 5、緣起說:如來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