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1919-1949

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1919-1949

《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1919-1949》是2021年4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輝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1919-1949
  • 作者:謝輝元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 頁數:216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348999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的是20世紀前半葉唯物史觀傳播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之間的關係問題。全書從要點式、專題化、體系化三個層面對唯物史觀傳播形式的系統化演進進行了研究,進而分析了唯物史觀由機械到辯證、由外來而本土的中國化趨勢;同時,從史學目的論、歷史階段論、歷史主體論、歷史方法論角度對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史學的理論探索進行梳理,並將其時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分為經濟的研究、社會學的研究、辯證法的研究、中國化的研究四個階段。從這些相對新穎的角度詮釋了唯物史觀傳播是如何形塑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形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又是如何豐富了唯物史觀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史回溯
三、概念辨析
第一章 唯物史觀在中國傳播的背景與趨勢
第一節 唯物史觀傳播的歷史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思想背景
第二節 唯物史觀傳播的系統化趨勢
一、要點式傳播
二、專題化傳播
三、體系化傳播
第三節 唯物史觀傳播的中國化趨勢
一、變通性的中國式闡解
二、創造性的中國式闡解
第四節 唯物史觀傳播主體的分合演化
一、1927年以前:眾流爭進與早期分化
二、1927年以後:諸派爭勝與主流凸顯
第二章 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恩主義史學的理論探索
第一節 史學目的論
一、“明事實相互的因果關係”
二、歷史法則具有辯證性和普適性
三、探求歷史的“一般法則”與“特殊形勢”
第二節 歷史階段論
一、對自然史與史前史敘事的揚棄
二、歷史分期論(一):不同的社會形態分期方式
三、歷史分期論(二):五種社會形態論的統一
第三節 歷史主體論
一、“平民的歷史”與“個人的歷史作用”
二、“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的提出
第四節 歷史方法論
一、社會科學研究與歸納法
二、唯物辯證的方法論
第三章 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恩主義史學的撰述實踐
第一節 “經濟的研究”時期
第二節 “社會學的研究”時期
一、社會形態論在中國史研究中的初現
二、唯物史觀社會學視野下的中西文化論戰
三、階級分析在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中的運用
第三節 “辯證法的研究”時期
一、辯證方法論在中國史研究中得到廣泛運用
二、五種社會形態論與中國社會史論戰
三、中國社會經濟性質問題的提出與初探
四、思想史研究中社會史視角與階級話語的凸顯
五、“兩半論”視野中的“革命史”與“近代史”
第四節 “中國化的研究”時期
一、中國歷史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
二、中國通史編撰與“人民歷史的復現”
三、本土化的中國社會經濟史理論的構建與完善
四、中國思想史撰述的主體模式的構建
五、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規範性認識的初步形成
結語
一、唯物史觀經歷了由機械到辯證、由外來而本土的傳播歷程
二、唯物史觀傳播形塑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形態
三、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豐富了唯物史觀研究
四、對唯物史觀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相互關係的反思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簡介

謝輝元,湖南新田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湘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201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2018年出站後留所工作。2019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現為該所中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共黨史的相關研究。在《中國史研究》《史學史研究》《史學月刊》《黨史研究與教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刊物轉載。參撰《新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