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作品:故園情

唐魯孫作品:故園情

《唐魯孫作品:故園情》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唐魯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魯孫作品:故園情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8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唐魯孫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2705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平津一帶,到了交秋,一換上襯絨袍,正是東籬菊綻,鵝黃襯紫,吃菊花鍋子的時候了。”《故園情》是著名散文家唐魯孫寫老北京掌故、美食、文化的文章結集,包括關於官場宮廷的民間傳聞、各地的特色民藝和小吃以及一些傳統行業的由來始末,作者唐魯孫在北京長大,熟知老北京傳統,因書中多憶及家鄉的人情舊事,故名故園情。
《故園情》編輯推薦:1.華人談吃第一人——唐魯孫出身顯赫,見多識廣,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寫下中華吃文化之精髓所在,真要探討“舌尖上的中國”,唐魯孫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韻味的,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清末民初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這些珍貴內容於文化的傳承和資料的保存,也是有極大價值的。
2.值得全套收藏散文經典——此次再版修訂了前版中出現的少量錯漏並重新排版,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統一操刀設計,以小精裝的形式推出,“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唐魯孫是中國飲食類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這一版本則是唐魯孫作品最齊全、最完善、最精美的版本,愛書之人不可錯過

作者簡介

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向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出謀職,游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台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家之名。加之出身貴胄,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圖書目錄

北洋時代的一頁“官場現形記”1
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9
人力車與三輪車的滄桑28
故都白塔寺雜摭37
也談護國寺50
奇廟雍和宮57
北平鐘樓的故事64
北平潑街的故事68
財神爺瑣談74
當鋪票號始末根由84
也談文明戲97
記名琴師徐蘭沅105
賽金花給戲院剪彩110
談裱褙藝術113
午年話馬,馬到成功119
從香港滿漢全席談到清宮膳食131
華筵餕餘139
趙爾巽收服張作霖144
多子王證婚忙147
梁鼎芬終身不修腳趾甲149
初試金龍牌香菸151
一段觀氣見鬼的傳奇154
我看電視159
北平的素菜館164
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麵條和烙餅174
吃抻條面181
烙合子188
烙春餅、蒸鍋鋪、盒子菜191
端午節,吃粽子197
常州菜餅202
揚州的富春花局、賣花木、賣麵點206
北平、上海、台灣的包子213
宋子文在武鳴園大啖河豚222
也談豬油228
做酪新法234
紅燒象鼻子的秘密236
新剝“雞頭”糯又香240
春江水漲刀魚肥243
纖纖春筍憶魚247
對蝦252
白肉館——砂鍋居256
看到鮮花椒蕊,想起來了燒羊肉260
北平小吃羊雙腸265
北平的紅柜子、熏魚兒、炸麵筋269
吃棗子、做棗糕275
圍爐吃火鍋279
寒風冷雨開鍋香288
從喝礦泉水想起了“天下第一泉”292
故都中山公園茶座小吃301
老鼻煙壺其來有自311
舞屑314
附錄
舞低楊柳樓頭月:北平的交際舞興衰320

名人推薦

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交遊極廣,且經歷過多種事業;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出於退休的餘年,文名成於古稀以後,可謂異數,魯孫亦足以自豪了。
——高陽
讀了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一似過屠門而大嚼,使得饞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親切有味,忍不住我也來饒舌。
——梁實秋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逯耀東
唐魯孫以文字形容烹調的味道,好像《老殘遊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夏元瑜
唐魯孫的書之所以對廣大讀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因為這些書中相當大的篇幅並非談吃,而是將故都百態、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戲劇電影、三教九流,悉數道來。可以說,是清末、民國初年的“文化百寶箱”。
——徐城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京城雜吃》作者)
唐(魯孫)文從吃說起,本不打算觸及政治,但開筆寫來,觸到什麼都能高高越過,所向披靡。他完全是超然的:在他眼中,吃的確比天都大;至於與吃相關的政治、時事之類,沒哪個能與吃飯抗衡。那種不吃而吃,自然是比我們凡夫俗子實在的每頓之吃,要高明和永久得多了。
——王涵(知名書評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