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釉花口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青釉花口瓷碗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
- 類別:瓷器
- 材質:瓷
- 藏品編號:50814
- 質量範圍:0.01-1 kg
- 文物級別:一般
- 文物來源:撥交
- 完殘程度:殘缺
- 入藏時間:1949.10.1-1965
- 規格尺寸:高4.5,口徑14.5(cm)
唐青釉花口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青釉花口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南朝—唐青釉瓷碗 南朝—唐青釉瓷碗是南朝—唐朝時期的文物。
唐琉璃廠窯青釉瓷碗 唐琉璃廠窯青釉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青釉點彩瓷碗 唐青釉點彩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青釉褐彩貼花瓷壺是唐代長沙窯的產品,壺口外撇,圓唇,短頸,深腹,直壁,平底微內凹,造型敦厚沉穩。壺肩部斜伸出一短流,後部有一條形鋬,兩橋形系分立流與鋬的兩側。壺通體施青釉,有細碎的開片紋。在短流及雙系的下方,飾有三塊模印貼花:一為雄獅,呈蹲坐狀,身體直立,毛髮紋理清晰,頭部側視,雙目...
唐邛窯青釉褐綠彩瓷碗 唐邛窯青釉褐綠彩瓷碗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但從其青釉比13件秘色圓器要明亮,玻化程度更好來看,上博研究員陸明華認為“法門寺八棱瓶是所有秘色瓷中最精彩也是最具典型性的作品之一,造型規整,釉色清亮,其製作達到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另13件置於地宮中室並用紙包在一起的青瓷被《衣物賬》註明為:“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碟)...
五代青瓷蓮花帶托瓷碗 北齊青瓷劃花六系罐 五代白釉雙魚背壺 五代雲中四鶴瓷盒 隋代青瓷象首螭耳八系壺 隋代青磁燭台 唐代瓷器紋樣 唐代瓷器紋樣 唐代青瓷器紋樣 唐代瓷器紋樣 唐三彩雙系魚壺 六朝青釉貼花四耳瓶 唐三彩鳳首執壺 五代鳳凰紋執壺 唐代刻花荷葉花盤 唐代醬釉劃花盤口穿帶瓶 唐代彩釉罐 唐代鳳...
此展品為北宋文物。高4.8、口徑14.1厘米。體施青白釉。敞口、腹壁斜收,呈45度斜出,餅狀實足微內凹,形如斗笠。現收藏於襄陽市博物館。此展品為北宋文物。高4.8、口徑14.1厘米。2006年襄城陽春門墓地出土。體施青白釉。敞口、腹壁斜收,呈45度斜出,餅狀實足微內凹,形如斗笠。碗外光素,內劃花卉紋...
大邑白瓷,在今四川大邑,取自地名,最早見於杜甫《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在今四川大邑,故名。為唐代四川地區白瓷產地,最早見於杜甫《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詩:“ 大邑燒瓷輕且堅, 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 急送茅齋也可憐。”據此大邑白瓷碗當具胎薄、質堅、音脆和釉白如雪等特徵,與唐代...
此展品為清代的陶瓷器,碗侈口,深腹,弧壁,下有圈足,造型勻稱美觀。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9.5厘米 口徑21.5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碗侈口,深腹,弧壁,下有圈足,造型勻稱美觀。口沿內側飾有兩道弦紋,碗心雙圈之內繪翼龍、海水圖案;口沿外側飾青花雷紋,腹飾紅色海水紋,...
此展品為金代的陶瓷器,碗內壁施褐色釉,外部施白釉,具有濃郁的磁州窯系的風格。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12厘米 口徑15.8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白釉黑花瓷碗口微斂,近直壁,深腹,碗呈缽形,下有圈足。碗內壁施褐色釉,外部施白釉。口沿和下腹部各飾一道黑色弦紋,腹中部繪黑色...
此展品為清代的陶瓷器,造型輕薄,繪畫精細,色彩溫潤雅致,是一件難得的瓷器珍品。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6.5厘米 口徑10.8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口外撇,深腹,直壁內收,下有圈足,胎骨輕薄。碗通體施白釉為地,細潤如玉。口沿飾雷紋,腹下部飾黃色圈帶紋和如意紋,腹中部繪粉彩...
此展品為清代的陶瓷器,胎質細膩,白釉微泛青色,為雍正官窯產品,紋飾鮮艷精細。現收藏於揚州博物館。文物介紹 碗敞口,深弧腹,小圈足。胎質細膩,白釉微泛青色。碗整體以鬥彩繪各式紋飾。碗心飾束草紋,外壁飾如意形草葉紋飾。腹部繪六組石榴紋。底書六字“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此器為雍正官窯產品...
此展品為明代的陶瓷器,短頸,圓唇,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微凹,體施白釉,體態魁偉厚重,繪畫精美。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29厘米 口徑27.5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短頸,圓唇,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微凹,體施白釉,腹部繪四幅開光圖案,內飾高士垂釣圖等。其上為鋸齒紋,其下繪渦...
作蹲踞狀,瞠目張口,小耳後張,尾上卷與頭部相接成梁。虎子於東漢開始出現,為六朝墓中常見的青瓷隨葬品之一。青釉虎子為一種盛器,口部似張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圓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途有兩說,一說是溺器;一說是水器。東漢時出現,六朝時墓葬中常見。現收藏於襄陽市博物館。
宋青釉鯉魚浮潮瓷碗 此展品為宋代的陶瓷器,碗心下凹,通身施青釉,釉面開片。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6.2厘米 口徑13.3厘米 底徑4.5厘米 深5.5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該器敞口,圓唇,弧腹下收,圈足,足底露胎。碗心下凹,通身施青釉,釉面開片,內壁釉下刻鯉魚浮潮海水紋。
潮州唐宋窯址出土的陶瓷器是研究“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實物資料,唐代大青釉瓷碗、宋代瓷菩薩像,都屬精品。截至2021年末,潮州市博物館藏品數量15644件(套),珍貴文物1346件,其中一級珍貴文物10件,二級珍貴文物88件,三級珍貴文物1248件。重要藏品 文化活動 自國際博物館日設立以來,每年國際博物館協會都會在5月...
婺州窯: 在婺州(今浙江金華地區),故名。為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東晉,五朱堂窯有青釉褐斑標 本。唐代遺址共發現四處,以生產茶碗出名,造型有習見各式碗,多角形短流壺及雙系罐,有黑渴釉及青釉褐斑裝飾。唐代陸羽《茶經》中有評語。武義窯: 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唐代的婺州窯是深灰、淺灰或者近紫黑色的胎質。現有資料證明,歷史上,大約在三國時期以前,婺州窯的瓷胎較薄,呈灰白色,胚料處理不細。東晉以後,開始使用粉沙岩做胚料,粉沙岩是金華、衢州地區的主要粘土礦源,開採和粉碎都比較容易,可塑性也好,只是含鐵量高,燒成後胎呈深灰或紫色,嚴重影響青釉的呈色。...
從器型分析,壺類產品大多數為廣口圓嘴直頸青釉提壺,規格大小不一,是典型的宋代產品。出土的碗、碟均系圈足,陶瓷發展史上“五代”之後碗類產品多為圈足,但出土的小碗盞系餅形足,是唐代以前的足型,說明該古窯時間跨度值得考究。范家窯古窯遺址 該窯位於銅官古鎮誓港街義渡亭東向的山坡上。窯址周圍均被居民...
瓷碗在瓷器中為大宗,白釉、醬釉、青釉依次減少,在各層中亦均大量出土。分敞口、侈口,裝飾有花口出筋、劃花、點彩、印花、刻花、墨書等。劃花多在內心,見禾紋、蓮紋、蘭草紋等;墨書見外底心,楷書“毛”、“十”、“王”等。瓷碗的總體特徵是圈足較高,內側斜削,釉白潔,內底3—5個支釘痕,分敞口...
三孔玉飾、城父鐵營出土春秋鑲嵌玻璃銅劍、柴家溝出土春秋古玻璃、曹操家族墓群董園一號墓(曹嵩墓)的銀縷玉衣、玉豬、銅耳杯、二號墓(曹騰墓)的銅豬、汪張夏侯氏墓的和田玉豬、風凰台丁崇墓的玉剛卯、司南佩、曹憲墓的獅紐銅套印、隋白瓷辟雍°、白瓷杯、各式陶俑、唐貼浮花三彩倉、宋鈞窖天青釉瓷碗...
本島早為我國人民所開發,今天在島上各處均有清代瓷器發現,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築物有小廟一間,在島西南端,乃1934年珠海潭門漁民們建立,內有石神像一具。珊瑚島:位於甘泉島東北約4公里處,是永樂群島中最高的島嶼。島上建有氣象站,島南面的礁坪上開有航道,供小船停泊。以及其它較小島礁...
整個村莊和村外的一部分耕地下面都是遺址,僅瓷器一項就包括七個窖口,屬南方窯的有:影青、樞府卵白、龍泉青釉、湖田窯;屬於北方窯的有磁州窯、定窯、鈞窯,以鈞窯瓷最多;其中還有不常見的天青兩系罐、盤碗和小盂;有的具有典型的窯變和紅斑。在同一文化層中,還採集到一塊青花瓷片,胎薄質堅,青花料藍中...
此展品為明代的陶瓷器,器表施寶石藍色釉,幽深古雅,瑩潤純正。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21.8厘米 口徑5.2厘米 收藏:鄭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藍釉帶蓋瓷壺,侈口,細頸,扁腹,壺腹表面呈雞心形凸起,下有矮圈足,造型美觀;壺蓋上有寶珠形鈕,頸腹間有曲柄、長流,流與頸之間有一條狀梁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