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閘紅樓,指的是唐閘鎮街道河東街上的一幢保存完好的西式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閘紅樓
唐閘紅樓的歷史還不足百年,但紅樓的出現,卻意味著唐閘這片土地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唐閘,原本是通揚運河邊上的一處鄉野之地,1895年,張謇在這裡創辦大生紗廠,開始將他實業救國的社會理想付諸實踐,隨後的幾年裡,這裡又誕生了與大生紗廠相配套的一系列工業企業,唐閘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工業企業聚集區和產業重鎮,而南通早期的城市化進程,也從這裡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百年之前的唐閘,已經洋溢著濃厚的現代氣息,被唐閘人稱為紅樓的西洋建築的出現,則是這種現代氣息催生的產物。
唐閘紅樓是一座西班牙風格的土木結構建築。踏上樓廳門前的台階,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的廊道,地面用馬賽克鋪成,透著柔和的質感;清水磚砌成的方形廊柱頂端是伸展向外的浮雕裝飾,這些浮雕,造型質樸卻又靈動有趣,正面看像一條金魚正擺著尾巴向你游來,側面看又像蜷曲的藤蔓,下面還掛著幾粒葡萄狀的果實,本來稍顯單調的廊道空間,因為有了這些雕飾,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紅樓的主體共有三層,一樓設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手間等;二樓為臥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頂層為閣樓,主要用來做儲藏室。樓層之間,由木質扶梯相連。西班牙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入陽光活力,這一點在紅樓得到充分的印證。紅樓中央,設有十多平方米的天井,頂部採用透明的拱形天窗,有了這個天井,樓內不管哪個房間,都有充足的採光。頂樓的四面,每面都開有三扇凸肚窗,不僅在外觀上讓坡形屋頂有了起伏變化的韻律感,也有效增強了樓內的通風采光效果。
紅樓的西側,緊臨通揚運河,還有一座兩層的磚混結構附樓,建成時間稍晚於主樓。附樓由過街樓與主樓相連,也是西式建築,局部風格與主樓保持一致。
紅樓雖為西洋風格建築,但設計者卻是中國人。據考證,主持紅樓建造的是曾在大生紗廠負責土木工程的董友章。董友章是寧波人,早年供職於上海的洋行,對西方建築有較深的造詣,曾協助建造過城南別業,深得張謇哥哥張詧的賞識。
建於1919年的紅樓,原是大生紗廠股東高安九的住宅。紅樓的主人可能並沒有想到,這座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建造的私家住宅,日後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事實上,高家只在紅樓里住到抗戰爆發,就從這座豪華的別墅里搬了出去。抗戰期間,紅樓一度被日軍侵占用來作為司令部,還曾作為慰安所和醫院。2011年紅樓修繕施工中,從樓板下發現一顆當年日軍遺留下的炸彈,足以證明紅樓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屈辱。或許正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紅樓才有了那樣的表情——穩重而深沉,安靜而神秘。現在的紅樓,已經是市文物保護單位,經過精心的修繕,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它原來的風貌,還有它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