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沙窯青釉褐斑貼花椰棗紋瓷壺高22.2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15.8厘米出自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黑石號”沉船大口,圓唇外卷,短直頸,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雙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飾模印椰棗紋貼花,上塗褐色斑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長沙窯青釉褐斑貼花椰棗紋瓷壺
- 年代:唐代
- 高:22.2厘米
- 口徑:11.5厘米
- 底徑:15.8厘米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胎色米紅,外施白色化妝土,沒上化妝土的部分顏色青黃,形成鮮明對比。通體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層薄、開細小片,釉色均勻,略有垂釉現象。器內輪制痕跡清楚,底足略修。模印處稍內凹,有窯裂。在窯址、遺址和墓葬中少有保存如此完整、釉面如此光亮的長沙窯瓷壺。 長沙窯是興起於中晚唐的一個商業性瓷窯,窯址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至石渚湖一帶。中國史書上雖未見長沙窯的記載,在唐詩中卻能覓其芳蹤。唐代詩人李群玉(808—862)有詩《石渚》云:“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詩中的石渚窯就是長沙窯。長沙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第一座彩瓷窯;首創高溫銅紅釉;第一個引詩書畫藝術裝飾瓷器的窯口;第一批由中外文化共同孕育出的絢麗之窯。
長沙窯興於中唐,盛於晚唐,衰於五代。通過下圖可大致了解其器型演變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