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越窯青釉瓷盒(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唐越窯青釉瓷盒(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越窯青釉瓷盒,藏於開封市博物館。該器青釉中閃黃,釉色光亮瑩潤,為唐代越窯燒造的典型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越窯青釉瓷盒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朝
  • 類別:瓷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

文物特徵

該器直口,圓腹,環底,斜坡形蓋,蓋面微凹,蓋與盒體有子母口相接,通體施青釉,胎體厚重,胎質粗而堅。 此盒造型穩重,碩大。青釉中閃黃,釉色光亮瑩潤,為唐代越窯燒造的典型器。
唐越窯青釉瓷盒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唐越窯青釉瓷盒

文物背景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因窯址位於古越州而得名。根據現有考古資料,越窯創建於東漢,鼎盛於五代,衰落於南宋,歷時近千年。它不僅燒制時間早,延續時間長,生產規模大;而且工藝精、質量高。越窯分布在浙江東北部杭州灣南岸紹興上虞餘姚慈谿至寧波鄞縣一帶廣大地區。其中比較集中的則有上虞窯寺前、慈谿上林湖、紹興上灶和鄞縣東錢湖等地。僅上林湖周圍即發現歷代窯址100多處。
越窯雖創燒於東漢,但見於史料記載則是在唐代。最早提到越窯則是陸羽(773~804)的《茶經》,並將越窯青釉瓷列為最上品。隨後陸龜蒙(不祥~約881年)和徐寅(920年前後)先後在《秘色越器》和《貢余秘色茶盞》詩中明確提出秘色越器,並讚美其釉為“千峰翠色”和“捩翠融青”。到了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餘姚縣誌》又明確提出“秘色瓷,初出上林湖”。通過以上這些史料使人們對越窯青釉瓷,特別是越窯精品秘色器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它的釉為千峰翠色,胎薄質輕,造型規整,燒制於上林湖。人們面對這些史料所作的越窯青釉瓷精品秘色瓷的外觀描述,也只能憑想像去認識秘色瓷。但到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塔的地宮出土了唐懿宗(874年)供奉的13件秘色瓷,才使人們第一次見到既有實物,又有文字記載的物帳相符的秘色瓷。這不僅使人們見到了越窯精品的廬山真面目,而且也為研究越窯青釉瓷的工藝技術提供了實物標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