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細菌性瘡痂病

唐菖蒲細菌性瘡痂病,分類地位是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門,寄主中文名是唐菖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菖蒲細菌性瘡痂病
  • 外文名:Breeders Gladioli bacterial scab
  • 分類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門
  • 寄主中文名:唐菖蒲
  • 病原中文名:假單胞桿菌
基本信息,病原介紹,病害症狀,發病規律,

基本信息

病害中文名:唐菖蒲細菌性瘡痂病
病害英文名:Breeders Gladioli bacterial scab
病原中文名:假單胞桿菌
病原學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iovar II (Trevisan) Migula、P.marginata (Mc culloch) Stapp
分類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門,假單孢菌屬,假單胞桿菌
寄主中文名:唐菖蒲
寄主英文名:sword lily
侵染部位:球莖、葉、葉鞘
病害分類:細菌

病原介紹

菌體桿狀,大小0.8~2×0.4~1.2(μm)。短鏈生,有莢膜,無芽孢。1~3根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病菌生長適溫30~32℃。除為害唐菖蒲外,還為害香雪蘭、番紅花等。

病害症狀

病球莖下半部產生直徑約1~5mm病斑,初呈水漬狀圓形,灰白色,後變淺褐色至黑色,病斑凹陷,邊緣稍隆起呈瘡痂狀,後深入內部,且易剝離呈淺盤孔穴狀,常分泌出黃褐色菌膚,有時粘連外皮及土粒。濕度大時,莖和莖基部腐爛。葉片染病基部葉片上產生很多鮮紅色圓形斑點,斑點擴展融合成長條形斑,出現軟腐,向上擴展至數厘米,後期病部變成黃色,組織潰爛,植株倒折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由蟎類及土壤中線蟲傳播,因此該病發生與線蟲及蟎有密切關係,如爪哇根結線蟲(Meloidogyne javanica Treub.) 和球莖根蟎(Rhizoglyphus echinopus)的為害,加重了該病的嚴重程度,溫暖多雨的季節受害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