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圩

唐老圩

唐老圩是淮軍故里圩堡群之一,又稱唐五房圩,是晚清淮軍將領唐殿魁唐定奎兄弟倆所建。坐落於合肥西鄉(今肥西縣境內)袁店鄉,始建於同治四年(1865年),占地數十畝。圩子呈方形,占地百餘畝,四面環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老圩
  • 外文名:tanglaoyu
  • 又稱:唐五房圩
  • 創建者:唐殿魁、唐定奎兄弟
建築布局,建築風格,淮軍將領,

建築布局

在肥西縣眾多的圩堡建築中,其最大特色就是壕溝相圍,四面環水,而在唐老圩,其壕溝卻沒有挖通,坊間流傳說,當年唐氏兄弟建圩挖壕時,在其圩堡西南側有一宋氏老墳安葬於此,但此宋氏後人堅決不遷墳地,唐氏無法,只好在圩子西南角建個占地數畝的大炮台,駐兵防守。
關於是否真有宋氏老墳安葬於此,已無從考證。唐五房圩經過200多年歷史的沖刷,所能看見的只有一座樣式別致中西合璧式的轉心樓保存完好。
“轉心樓北面是三套內室,唐定奎三個兒子各住一套,圩子北段為唐殿魁後人住宅,中間用花廊隔開。圩子東南另闢一座花園,與溝壕外用石橋相通,園內有蓮池亭閣、紫竹林、參化堂等建築。”對於已被歷史湮滅的古建築,肥西縣旅遊局局長湯從新,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和知情者的回憶,把唐五房圩的原貌在頭腦中早已修葺一新。
“據有關資料顯示,轉心樓並非是由唐氏兄弟所建,而是在宣統年間由唐定奎的兒子唐治隆興建的,此樓曾作為他的臥室。在興建轉心樓時,還有兩幢平房作為附屬建築,後來年久失修坍塌了”。
湯從新所說的轉心樓,被袁店中學所占,其樓共兩層,上下32間,成為唐五房圩的標誌性建築,對於轉心樓當作教室,湯從新的解釋是因為“學校校舍緊張所致”。
採訪中記者還得知,2004年底,轉心樓被安徽省文物局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從其建築風格來說,轉心樓為四合院式徽式房屋,四面迴廊可騎著馬走一圈,所以又叫做“走馬轉心樓”,憑欄而立,對面及上下講話可以清晰地聽見。從後窗向外遠眺,田野風光盡收眼底。東門額有“紫氣東來”四字,據說是李鴻章所題。
在袁店中學,記者看見昔日曾經昭示著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轉心樓,已被學校當作教室,一邊懸掛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邊卻掛著某某班級的牌子,讓人看過後心裡不禁產生一絲悲涼。
在地方政府大力倡導打造“淮軍旅遊路線”的大氛圍下,對淮軍旅遊景點的重新包裝已顯得迫在眉睫……

淮軍將領

唐殿魁,清道光十二年四月生,鹹豐年間在家鄉與弟唐定奎等興辦團練,曾參與攻打壽州、三河、六安等地的太平軍,後隨淮軍劉銘傳部鎮壓太平軍捻軍唐殿魁最後在湖北尹隆河被捻軍張宗禹部包圍,死於亂軍之中。清廷賜其太子少保銜、予騎都尉雲騎尉世職,謚忠壯。
唐定奎,先前與其兄共同對抗太平軍,後又入淮軍,鎮壓捻軍。日本入侵台南時,經李鴻章推薦,唐定奎率所部“銘軍”赴台,與日軍對峙。1883年,法軍侵略越南,定奎帶病布防。中法戰爭結束後,定奎因病辭職歸鄉,建唐五房圩閒居。光緒十三年(1887年)春病逝,謚“果介”,著有《戌余吟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