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唐琬與陸游原是一對恩愛夫婦,無奈婆婆以唐琬妨礙兒子前程為由,將她驅逐出戶,相愛之人被迫分離。陸游難違母命,續娶了王家小姐,唐琬深受打擊,在報復心驅使下嫁給了謙謙君子趙士程。陸游與唐琬新婚後雖不曾見面,但兩人始終暗自思念,對舊情難以忘懷。八年後唐琬與陸游在沈園重逢,陸游寫下一首《釵頭鳳》的詞以寄託對唐琬的愛,唐琬讀後,極度傷懷,終憂鬱而亡。
創作人員
主創人員
表演人員
角色人物
劇中人 | 角色行當 | 角色演員介紹 |
---|
| | 南宋詩人陸游的表妹,與陸游原是一對恩愛夫婦。被婆婆驅逐出戶後,為了報復丈夫續娶別人而嫁給了謙謙公子趙士程。八年後她讀到陸游為自己寫下的《釵頭鳳》後極度傷懷,最終憂鬱而亡。 |
| | 南宋詩人,唐琬的丈夫,妻子被母親驅逐出戶後,他因為難違母命而續娶了王家小姐,卻始終暗自思念唐琬,對舊情難以忘懷。八年後,他與唐琬在重逢,寫下一首《釵頭鳳》以寄託對唐琬的愛。 |
| | 謙謙公子,唐琬的第二任丈夫。唐琬因陸游續娶別人,在報復心的驅使下嫁給了趙士程。 |
戲曲表現
創作背景
捨棄教化、正視人性、開掘人性是劇目《唐琬》的藝術追求之一,劇作家把筆觸完全聚焦於唐琬這個人物,捨棄以往其他作品中高調讚頌陸游的愛國情懷的部分,以讓女性意識在作品中得到張揚和展現。雖是古代題材,但主題核心卻與現代人的價值觀相通。主創希望《唐琬》能引起引起當代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共鳴。劇中陸游為唐琬所寫的《釵頭鳳》是這一愛情悲劇的註解,也是該劇目戲核所在。
改編過程
導演徐春蘭與編劇王仁傑曾有過多次合作,在2009年時,越劇《唐琬》被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搬上舞台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當時的導演正是徐春蘭。2010年,徐春蘭與王仁傑達成將越劇《唐琬》改編為同名京劇的意向。
《唐琬》改為京劇後,編劇王仁傑對劇本進行了修改濃縮。他將原本適合越劇的散句,改為三、三、四字,七字等適合京劇板腔體制的句式,同時將部分大段的念白改為唱詞。此外,王仁傑還將“詩性”特色融入到了劇本中,劇中《詩經》、漢賦、唐詩、宋詞的引用比比皆是。
二度創作
2012年,主創團隊對《唐琬》進行了二度創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演員和行當:為避免前版中主演行當的重複,使劇目更具層次感,劇中四位主要角色由首輪演出時的二位青衣、二為老生,調整為青衣、老生、小生、花旦各一位。趙歡、傅希如仍然是主演,而劇中趙氏兄妹的扮演者則由小生演員楊楠、花旦演員楊楊擔任。
唱腔設計:為了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物情感,主創人員對唱腔進行了重新布局。如“洞房”一折,將前版中唐琬的大段獨白改成“四平調”的唱,用來表現唐琬心緒不寧神思恍惚的心情。該處的【四平調】結合了搖板、散板及流水板的藝術處理,以突出人物內心情感表達的同時,以及京劇本體的表現形式。此外,還弱化前版中的伴唱部分,將原先的12段伴唱減少為6段。
舞美設計:劇目的舞台設計主要從中式園林出發,相較前版,二度創作後的《唐琬》在舞台空間的處理比較乾淨,以突出文人戲的雅致格調,給演員留出較多的表演空間。如最後一場,懸掛於舞台中的《釵頭鳳》詞,原本是錯落有致掛於舞台正中,合併後垂於舞台後區。
音樂設計:在音樂設計上,劇目注重用京劇音樂、特別是打擊樂來烘托表現;在配器方面則選擇了用交響弦樂加民族古典樂來突出音樂氣氛。
細節處理:京劇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度,而《唐琬》的藝術風格是細膩婉約的。導演通過一些細節的加工調整,將京劇本體的大氣磅礴與愛情悲劇的小情懷相揉捏,使二者更好的平衡。正如唐琬與陸游的愛情悲劇,有倫理原因,也有社會原因,既有個人情感的傷痛,也隱含著國家民族的大義和情懷。
獲獎記錄
劇目賞析
《唐琬》別出心裁,將主打力量放在了展現知識女性細膩小情懷上面。另外,劇目的劇本唱詞和念白的詩意高雅,也是頗可圈可點的。不僅將陸游與唐琬情感生活中處所作的佳句在全劇各處點化得恰到好處,遊刃有餘,而且古典詩詞的引用,鑲嵌得幾乎天衣無縫,其他的念白和唱詞也能兼顧本色當行。這又與某些京劇劇本為了一味符合唱腔需求造成的詞句不通、不暢,“念之不成句,而謳之始葉”形成了反差。當然,劇中對唐琬性格的刻畫,在劇本和演唱中仍有些許不盡人意之處,比如,趙士程和唐琬成婚這場戲,深陷舊情之中的唐琬,惶惶中誤將新婚丈夫趙士程當成了前夫陸游,縱使該劇要表現她強烈的女性意識以及現場的心緒不寧、神思恍惚,但作為一個才女,她在劇中的反應仍然顯得過於直白和唐突了一些(《上海戲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