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化遺產,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老僧口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劃屬章歷縣白雲區。
1950年,為章丘縣第三區。
1956年,由章丘縣唐王區劃屬歷城縣。
1958年,屬平原公社唐王管理區。
1961年,屬董家區唐王公社。
1968年,改稱紅衛公社。
1972年,改稱唐王公社。
1984年,改設唐王區。
1985年,改設唐王鎮。
2019年7月2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唐王鎮,設立唐王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唐王街道轄4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韓家莊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文
唐王街道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流域。境內河流總長度為15.96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小清河,從西南至東北流經境內太平莊、南柴西村、南柴東村、井家村等,總長為8.36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總人口61504人。另有流動人口60人。
截至2017年末,唐王街道常住人口有69341人。
截至2018年末,唐王街道戶籍人口有5917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唐王街道財政總收入0.24億元,比上年減少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46.3萬元,增值稅256.2萬元,企業所得稅1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97元。
截至2017年末,唐王街道有企業541個,工業企業284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個,企業從業人員13867人。
截至2018年末,唐王街道有工業企業21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農業
唐王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等;主要水果品種有蘋果、桃、葡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
2011年,唐王街道農業耕地面積64467畝,人均1.05畝。2011年,唐王街道生產糧食41183噸,其中小麥20424噸,玉米20758噸。2011年,唐王街道棉花種植面積437畝,產量58.8噸,可向社會提供20噸商品棉;大豆種植面積785畝,產量102.8噸;花生種植面積5805畝,產量2117.4噸;蔬菜種植面積84188畝,產量430614噸。2011年,唐王街道生豬飼養量3.4萬頭,年末存欄1.94萬頭;牛飼養量0.23萬頭,年末存欄0.22萬頭;羊飼養量0.51萬隻,年末存欄0.51萬隻;家禽飼養量48.69萬羽。2011年,唐王街道生產肉類1660噸,其中豬肉829噸,牛肉170.6噸,羊肉21.2噸;禽蛋2556噸,鮮奶1885.16噸。2011年,唐王街道水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1526噸,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累計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8%。
工業
唐王街道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熔煉、搪瓷、發電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唐王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比上年增加26.3%。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13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商業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商業網點100個,職工400人;2011年,唐王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8億元;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2.2億元。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外貿產品生產企業1家,2011年,唐王街道出口總額330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590.7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百草枯。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各項貸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7.1%。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其中團體會員30個,個人會員55個,文化站、文化娛樂廣場各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6個,各類圖書室46個,藏書9.2餘萬冊。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9000餘戶,全部為數位電視用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幼稚園11所,在園幼兒1354人,專任教師85人;國小7所,在校生3379人,專任教師27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235人,專任教師8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350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30人,農民技術研究會16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唐王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病床2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41張,固定資產總值1106.3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7名,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唐王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654人次。
2011年,唐王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3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均為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唐王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戶,人數78人,支出27.61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295元,比上年增長14.5%;醫療救助1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5人次,共支出33.0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1戶,人數751人,支出86.6萬元,月人均96.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0人,支出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3人次,支出4.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5.08萬元。敬老院床位1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0人。
2011年,唐王街道有社區服務中心16個,社區服務站23個。新增就業人員832人,有1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1人,全年共幫助8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2011年,唐王街道參加添加的農民工28343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970人,比上年末增加170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於此地安營,在考察了一番後,信口吟詩一首:“齊魯多聖賢,物華天亦寶,人傑地更靈,大業在此成。”由此而命名。
文化遺產
抬芯子被列入世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風景名勝
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唐王鎮韓家莊南首,唐王鎮中心國小院內。唐開元年間佛教盛行,在距龍泉5米正中處修建了大雄寶殿。由於緊靠龍泉,故取名為龍泉寺。金遼時期又按遼代建築風格進行重修,以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建有東西配房各三間。明朝天順年間,五台山佛僧瑢公率徒至此傳播
佛教文化,為龍泉寺第一代主持長老。期間在殿後增置僧舍三間,並綠化寺院,種植松柏,在殿西南50米龍泉寺和尚碑 處引種雌雄銀杏樹兩株。明成化七年(1471年)瑢公圓寂。20世紀60年代初,其墓塔在唐王鎮整修巨野河時出土,存於大殿左側。明嘉靖年間重修龍泉寺,增置東西鼓樓各一座。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龍泉寺內擴建了文昌殿、
泰山聖母院,同時重修了寺門。至此龍泉寺全貌形成。總占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30平方米。
龍泉寺共分四大院落,有樓堂殿閣、廊房、僧舍。中間大雄寶殿,殿前有通道,直通廟門,通道兩旁古柏參天,碑石聳立。東西廂房有鐘鼓樓各一座。大雄寶殿是龍泉寺主殿,東西長11.5米,南北寬8.5米。坐落在15米見方的3米高台之上,面闊3間,進深2間,木質框架式,磚石填圍築成。
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4日,唐王鎮(草莓)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2021年10月,入選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
2021年11月,被表彰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