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街道

董家街道

董家街道,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地處歷城區東北部,東與章丘區龍山街道相接,南與孫村街道郭店街道毗鄰,西與鮑山街道接壤,北與臨港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千米,總面積52.42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總人口40085人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屬巨冶河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屬東北鄉。1985年10月,撤區設董家鎮。2016年,撤銷董家鎮,設立董家街道。截至2020年6月,董家街道轄3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董家莊。

2011年,董家街道財政總收入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9%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家街道
  • 行政區劃代碼:370112016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
  • 地理位置:歷城區東北部
  • 面積:52.42 km
  • 下轄地區:3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董家莊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編碼:2501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魯A
  • 人口:40085人(2011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話,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屬巨冶河路。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屬東北鄉。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老僧口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董家區。
1950年7月,設第四區董家鄉。
1956年,設董家區董家鄉。
1958年10月,設平原公社。
1959年5月,屬平原公社董家管理區。
1961年8月,平原公社改為董家區。
1968年6月,撤區改為董家公社。
1984年3月,復為董家區。
1985年10月,撤區設董家鎮。
2016年,撤銷董家鎮,設立董家街道。

行政區話

截至2020年6月,董家街道轄3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董家莊。
董家街道
董家莊村
院後村
姚家村
邢家窪村
荀於村
崔家村
王新村
謝家屯村
寇家村
林家村
江家村
任家村
趙家橋村
西方家村
西楊家村
張而村
王合村
城角巷村
蘇家村
西郭村
呂家村
徐家村
東楊家村
季家寨村
溫家村
時家村
甄家村
東郭村
城子村
三官廟村
全節河村
潘新村
袁家村
柿子園村
前二舍村
後二舍村
衛東村
五里堂村
曹家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董家街道地處歷城區東北部,東與章丘區龍山街道相接,南與孫村街道郭店街道毗鄰,西與鮑山街道接壤,北與臨港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千米,總面積52.42平方千米。
董家街道

水文

董家街道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1級河4條,總長117千米;境內河流總長度為20.2千米,徑流總量1270萬立方米,年排洪量1080萬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巨野河,從南至北流經境內柿子園、城子村,長為6.9千米,流域面積19.74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總人口40085人,城鎮化100%。另有流動人口456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董家街道財政總收入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9% 。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58萬元,增值稅610萬元,企業所得稅940萬元,個人所得稅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51元。

農業

董家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主要蔬菜品種有大白菜、土豆、冬瓜;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主要水果品種有桃、蘋果、葡萄。
2011年,董家街道有耕地面積39342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41.3畝,林地面積5398.4畝。2011年,董家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3.90億元,比上年增長–2%。2011年,董家街道生產糧食23564噸,其中小麥12178噸,玉米11386噸。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58畝,產量6噸;蔬菜種植面積13815畝,產量71929噸,其中大白菜2043噸,土豆18051噸。2011年,董家街道生豬年末存欄0.99萬頭;牛年末存欄0.12萬頭;羊年末存欄0.12萬隻;家禽飼養量24.54萬羽,上市家禽16.81萬羽。2011年,董家街道生產肉類1624.66噸,其中豬肉1346.11噸,牛肉2.38噸,羊肉0.48噸;禽蛋3681.15噸,鮮奶2972.40噸;2011年,董家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09萬畝,產量2652噸。

工業

董家街道工業初步形成了以塑膠、食品、化工、機械、建材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董家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9.3億元,比上年增長33%。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職工11070人。省優產品2個。

商業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商業網點965個,職工9700人;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3000萬元。
2011年,董家街道有外貿產品生產企業5家,2011年,董家街道出口總額1000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頭孢菌素、青黴素製劑、服裝等3類13個品種。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2家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0個,文化站、文化娛樂廣場各2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各類圖書室39個,藏書5餘萬冊。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0500戶,全部為數位電視用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入戶率達95%。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976人,專任教師64人;國小8所,在校生2514人,專任教師12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4106人,專任教師26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有1個,為省級重點學校。
2011年,董家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90萬元,比上年增長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5.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4名,其中執業醫師3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董家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人次。
2011年,董家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董家街道有學校體育場3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春、秋季運動會。

社會保障

2011年,董家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63人。醫療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27人次、共支出19.7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1戶,人數405人,支出38.22萬元,月人均78.64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2人,支出13.4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2人次,支出3.0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8萬元。敬老院床位9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3人。社區服務設施2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8個,社區服務站8個。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9.12萬元,捐贈物資折款5萬元,接收捐贈衣被300件。
2011年,董家街道新增就業人員2800人,有3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人,全年共幫助3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2011年,董家街道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工2萬多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2萬多人。

交通

董家街道境內有G35濟廣高速和G2001濟南繞城高速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為明洪武年間建村,董氏由直隸(河北省)棗強遷此定居,故命名為董家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