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猊,意思是猛獸,出自《三國演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猊
- 注音:táng ní
- 解釋:猛獸
- 相關作品:《三國演義》
唐猊
【釋義】即“唐夷”。古代傳說中的猛獸,皮堅厚,可制甲。後因藉以稱良甲。(單解猊:ni,陽平音。也稱“狻(suān)猊”,即獅子 [lion]或者,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回:“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越王 乃被唐夷之甲,帶步光之劒,杖屈盧之矛。”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裹一頂紅巾,珍珠如糝飯;甲掛唐夷兩副,靴穿抹綠。” 凌景埏 校註:“唐夷,就是‘唐猊’,古代一種兇猛的野獸,用它的皮製甲,非常堅厚。後來一般就用‘唐夷’作為甲的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