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湖陽鎮清真寺東

唐河縣湖陽鎮清真寺東

湖陽鎮位於河南省唐河縣南,豫鄂邊緣。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古為縣,今為鎮。是全球廖姓發源地。鎮域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6.2萬人,其中有回族5000多人。有清真寺三座,其中最古老的清真寺是清真東寺,清真寺座落在湖陽鎮古中心閣樓旁。為區別於民國初年(考證於重修湖陽清真寺碑記,及已故北寺老人的傳述)在湖陽北護城河邊建的清真寺。故稱東寺。該寺始建於明朝初年,後毀坏於明末戰亂。清初重修清真寺現有明末清初石墩兩方與寺內。是南陽地區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康熙三十四年(1695)昭勇將軍晉都督僉事;瓊州總鎮李順回鄉後重建,拜殿內懸著聖祖玄燁皇帝賜給一面配有百鳥朝風圖案,題寫著“天方典禮,教隆真一"匾額,世宗胤禎又為李順頒賜“福”字家匾一面及御書匣等禮品,恩崇倍加,從而使清真寺的聲譽更顯著於一方。 明、清和1919年,俱有修繕,其中最大的擴修是在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擴修大殿。湖陽清真東寺歷來以愛國愛教,維護祖國統一為本,清朝時期瓊州總兵李順之子李魁因參與祖國統一而建功,任台灣守備,有力的證明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抗日戰爭時期,在棗宜會戰中清真東寺阿訇救助抗日軍官,得到白崇禧將軍嘉獎和表彰,並書寫“清真寺內不得住兵”匾額。新中國成立後又有許多穆斯林參加了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和國家建設當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和愛國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煥之
  • 字號:蓮舫
  • 所處時代:清同治
  • 民族族群:回族
    回回人
  • 出生地:湖陽鎮仝灣村
  • 去世時間:清末
  • 主要作品:《清真先正言行略》
  • 主要成就:收錄隋至清歷代伊斯蘭著名人物。其中隋唐宋元45人,明,清50人。
  • 信仰:伊斯蘭教
  • 備註:李煥之系康熙朝瓊州總鎮李順玄孫
簡介
原寺建築宏偉,布局整齊,渾然天成,寺門樓、卷棚、大殿和後殿成梯階形逐步升高;大殿前院內兩廂配房分別建有淋浴房、女寺、藏經樓、望月樓、客室、住室等,共100餘間,占地10餘畝,是一座不小的建築群,由遠望去確實巍峨壯觀,一時間名聞鄂豫兩省方圓數百里,其建築華麗,雕刻逼真,布局勻稱,風格優美,可與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媲美。
寺內原有許多珍貴的文物,雕樑畫棟,莊嚴肅穆
鎮寺之寶,六百多年的歷史。字型罕見鎮寺之寶,六百多年的歷史。字型罕見
的大殿內掛有開始建寺時大匾,上書“清真禮拜堂”五個大字,龍飛鳳舞.有很高的史料和欣賞價值,此外還有各任阿訇的掛匾等。其中有原國民黨國防部長白崇禧牌匾一塊,上書“清真寺內不準住兵”字樣。
院內古木參天,石碑林立,碑上刻有建寺以來各個時代名人秩事和遊人題詞.院內原有清初栽種的桂花樹一棵,樹徑數圍,高十餘丈,每當桂花盛開時節,滿街飄香。“文革”中,紅衛兵以破四舊為名,在寺內扒房、拉碑、砍樹,短短數日之內,把一座古老華麗的清真寺摧殘得面目全非,劫後只剩大殿3間為公所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及時落實,在廣大教民的要求下,得到上級領導的批准和支持,籌集資金,在短短几年內,恢復了部分建築,使清真寺面貌為之一新,雖不及初建時壯觀,但使教民有禮拜的地方,過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2004年,因大雨使具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清真寺大殿變成危房,嚴重的影響了教民的宗教生活。8月份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全坊穆斯林的努力集資下。一座阿拉伯建築風格與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像結合的清真寺拔地而起。成為湖陽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