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李太白全集
- 文學體裁:古詩
- 作者:劉全白
作品原文,作品提要,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君名白,廣漢人。性倜儻,好縱橫術。善賦詩,才調逸邁,往往興會屬詞, 恐古人之善詩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俠,不事產業,名聞京師。
天寶初,玄宗辟翰林待詔,因為和蕃書,並上《宣唐鴻猷》一篇。上重之,欲以綸誥之任委 之。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又志尚道術,謂神仙可致,不求小 官,以當世之務自負,流離車感軻,竟無所成名。 有 子名伯禽。偶游至此,遂以疾終,因葬於此。文集亦無定卷,家家有之。代宗登極,廣拔淹 瘁,時君亦拜拾遺,聞命之後,君亦逝矣。嗚呼!與其才不與其命,悲夫!
全白幼則以詩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墳將毀,追想音容,悲不能止。邑有賢宰顧公游秦, 志好為詩。亦常慕效李君氣調,因嗟盛才冥寞,遂表墓式墳,乃題貞石,冀傳於往來也。
貞元六年四月七日記,沙門履文書。墳去墓記一百二十步。
作品提要
本文選自清王琦注《李 太白全集》卷三十一,附錄一,系唐貞元六年尚書膳部員外郎劉全白出任池州刺史,途經當 塗龍山,憑弔李白,見李白墳將毀,乃請當塗縣令顧游秦修墳立碑,劉全白自撰此《碣記》 。王琦在題下注云:“碣即碑也。《韻會》:‘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劉全白在《 碣記》中簡明記述了李白的身世、遭遇及其修墳建碑之經過,說他自幼即“以詩為君所知, ”今見“荒墳將毀,追思音容,悲不能止,”始有“表墓式墳”之舉。
作品注釋
題:蕭本、郭本題,俱作“唐翰林李君碣記”。廣漢人:李白, 本綿州人。唐時無廣漢郡。綿州在唐為巴西郡,在漢屬廣漢郡,此本舊時地名而言。古人 :繆本古下缺“人”字,蕭本、郭本、王本古下俱有“人”字。名聞:蕭本、郭本俱作“ 知聞”。辟翰林待詔:辟,徵聘、征舉。翰林待詔,唐初設定,為文學技藝侍從之官。 玄宗初以翰林待詔起草、批答文書,撰擬文詞,後又以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掌制書詔敕 。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命。故自古對李白有翰林待詔 、翰林供奉、翰林學士三種稱謂。宣唐鴻猷:《困學紀聞》:“李白上《宣唐鴻猷》一篇 ,即本傳所謂召見金鑾殿奏頌一篇者也。”今集中缺。綸誥:沈約《齊安陸昭王碑文》: “始以文學游梁,俄而入掌綸誥。”李周翰註:“綸誥,謂天子制敕之言。”
車感軻:《韻會》:“車感軻,車行不利,謂人不得志謂之車感軻 ,亦作癅軻。”《楚辭》:“癅軻留滯”。喻不遇也。 家家有之:蕭本、郭本俱少一“家”字。拾遺:官名,唐武則天時設定左 右拾遺,職權為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薦舉人員。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唐代宗 登極於寶應元年(762),拜李白為拾遺,(范傳正《新墓碑》謂“左拾遺”),至文書下達當 塗時,李白已逝。
冥漠:顏延年詩:“衣冠終冥漠,陵邑轉蔥菁。”劉良註:“冥漠,虛無也。”
表墓式墳:《後漢書·明帝紀》:“帝謁園陵,過式其墓。”章懷太子註:“式, 敬也。”此謂重修李白墳墓,以示敬意。貞石:王屮《頭陀寺碑文》:“勝幡西振,貞石 南刊。”劉良註:“貞,堅也。”
作者簡介
劉全白生卒年不詳。幼能詩,為李白所知。唐大曆八年(773) 為浙西 節度從事、檢校大理評事。時往湖州,參與顏真卿、皎然等數十人聯唱,後結集為《吳興集 》十卷,官膳部員外郎。貞元六年(790)出為池州刺史,撰《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十 一年,改任湖州刺史,遷秘書監,致仕。《全唐詩》存其聯句二首,事跡散見《元和姓纂》 、《嘉泰吳興志》、《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