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瀛州河間縣丞崔君神道碑

《唐故瀛州河間縣丞崔君神道碑》是唐代張說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故瀛州河間縣丞崔君神道碑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說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唐故瀛州河間縣丞崔君神道碑
蛟龍蟠乎沼,無雲雨而不翔;君子志於道,無運命而不彰。然則變化者是神靈之末,富貴者非德行之本,守其真,樂其分,不其至矣?世有人焉。君諱漪,字某,博陵安平人。在唐為姜姓,炎帝之孫也;在周為崔氏,齊侯之胤也,遙源長發,洪河之水接於天;層盤列秀,太行之山拒於海。東觀所以美其文宗,北州所以貴其清族。魏冀州刺史簡公諱纂,君之高祖也;齊散騎常侍諱觖,君之曾祖也;隋大理少卿諱世立,君之大父也;故祁陽令諱抗,君之皇考也。
承百代之隆慶,總五德之清淳,孝友忠肅,宣慈恭儉,好古博雅,鄰幾亞聖,盈而若虛,漠而無象,非夫入周公之廟,升孔子之堂,則憲章禮樂,鮮得其門而睹矣。弱冠以門胄入國學,舉進士,母弟汲以明經同年擢第。大理卿張公文瓘,人倫之表也,目君曰:“昔兩劉並舉,以為騁二龍焉;今兩崔齊飛,可謂儀雙鳳矣。”縉紳景慕,憧憧往來,徒宅就居,投刺成市:若眾流之赴壑也。及親而仕,盤桓利貞:解褐澤州晉城尉,降為光州安樂尉,換蘄州黃梅尉,轉河間丞:凡更三尉,佐四邑。體公綽之不欲,勵伯夷之高操,臨事以簡,御人以寬:雖為小政,必有可觀,故八使巡風,再薦清白。河上遺老,江濱舊吏,吟詠餘聲,祖述前事,人到於今稱之。若夫碧樹煙藹於江潭,紅荷藻耀於澤畔,寶貝炯光於空浦,美玉明潤於斷岸:不為珍輿瑤輦之飾,前殿後池之玩,誠自得焉,必將有賞心之所嘆也。況乎殿邦光國之寶,樽俎柱石之器,道為帝王師,言為天下利,已而稅遠駕於窮轍,頓高才於下位,亦無懵焉,固將有知音之所欷也。垂拱元年,奉使上都,遘疾終於時邕里之旅館,享年六十有二。
夫人河東裴氏,湖州治中懷儉之孫,滁州司馬昉之女也。稟訓華室,作合高門,嗣徽先姑,克和娣婦,德容之盛,圖傳罕有。喪親過毀,華朝落,儀鳳中卒於鄭,春秋二十有八,長安三年春二月,合葬於金谷鄉邙山之陽,禮也。北據高岡連隴,南面大道禁林,上國皇州,川原指掌,仙門宰樹,碑闕相望,元靈嘉之,是安是宅。嗣子日用,景龍中爵安平縣子,職兵部侍郎。夙遭閔凶,不承誨誘,慎終追遠,克家用譽。蒙聖主拔奇賞異,絕等超倫,三顧赤墀之下,一舉青雲之上,祿廩所資,吉蠲致美,實先人宥十世、降百祥之所及也。永惟官不達者,身不登乎明堂;行不夸者,名不書乎史冊。則韜光隱德之緒,俾後代將何述焉?夫銘景锺,稱茂伐,彼大夫之事;篆豐石,揚令名,此孝子之志。辭曰:
維岳建國,厥生炎皇。維師尚父,諒彼武王。古人言曰,必齊之姜。齊之丁公,後有崔子。因邑命族,世濟其美。黃鵠倚歌,雕龍擅史。倬哉嗣武,含章挺生。以蒙養正,用晦而明。混之不濁,人莫能名。學以崇道,文以尉志。垂其雲翼,聽匣卑位。祿逮吾親,榮非我仕。皇皇上帝,建官惟賢。有人在下,胡寧舍旃?孰雲輔德,曾不永年?展矣邦媛,宜其家室。友如樂諧,皎如月出。重壤既兆,終天偕華。北陵墳邱,松檟千秋。金碑石樓,祇令人愁。東都城郭,通澗洛。飛橋連閣,金管迭作。人世之轉然兮,山川之宛然兮,德音之緬然兮。

作者簡介

張說(667—730),唐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時授太子校書,曾流放欽州。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除作詩外,又擅長文辭,與當時蘇頲(襲封許國公)齊名,並稱為“燕許大手筆”。著作有《張燕公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