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陽

勐海茶廠的第一任廠長。1951年7月,唐慶陽受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公司派遣,到思普茶區作調查,作恢復佛海茶廠的前期準備工作。唐先生在勐海通過兩個月的艱辛調查,掌握了實際情況,在當地政府和他的支持下,1951年9月,向雲南省茶葉公司呈報了關於佛海茶廠復廠的報告,兩個月後的1951年11月,雲南省公司批准佛海茶廠恢復生產。1953年因佛海縣更名為勐海縣,佛海茶廠也更名為勐海茶廠。解放初,勐海茶廠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復、扶持茶農墾復茶園,發展生產。在制茶方面,除了與私人茶莊合作生產數量有限的成品“紅印”、“綠印”外,側重點則在整個西雙版納範圍內收購和向外調運毛茶為主。1954年,唐慶陽領導勐海茶廠逐漸轉入成品茶生產,壓制工序屬手工藝製作,得以把普洱茶諸多原始製作工藝傳承下來。這也是唐先生對普洱茶業的重大貢獻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慶陽
  • 國籍:中國
  • 職業:勐海茶廠的第一任廠長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成就,

人物經歷

1958年,為了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唐先生新建茶廠,除生產常規性普洱茶外,還引進紅茶技術人員,開始生產工夫紅茶和分級紅碎茶。唐先生對“滇紅”的製作卓有貢獻,他積極參加全國12家省級制茶行業專家在勐海茶廠成立的《分級紅茶科學實驗組》,對分級紅茶的生產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外出學習紅茶製作經驗,制定了“分級紅茶技術操作報告”,規範了紅茶生產工藝,使得勐海茶廠生產的紅碎茶品質達到全國最高水平,促成了全國紅碎茶生產現場會在勐海茶廠召開。60年代,紅碎茶優良品種“501”、“502”在勐海茶廠研製成功並投產,於國際市場受到廣泛好評,同時也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
1963年,勐海茶廠研製出白眉茶;1981年勐海茶廠首個國家級大獎產品“南糯白毫”研製成功;1982年,66歲高齡的唐先生翻山越嶺,最終親手發掘整理出勐宋那卡“竹筒香茶”。南糯茶山與勐宋茶山那卡寨也由此名聲大振,成為公認的好茶故鄉。

人物成就

為了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階段勐海茶廠非常注重技術革新,大大小小成果不計其數。包括緊茶絲桿壓茶機、紅茶精製吸塵設備等,都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由廠里技術人員及職工自行設計、製作、安裝和投入使用。
相比起上述成就,70年代現代普洱茶人工後發酵陳化工藝試驗在勐海茶廠獲得成功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開創了普洱熟茶的廣闊市場,對今天仍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唐慶陽先生早年多次到廣西、湖南學習黑茶製作經驗,70年代勐海茶廠又派出曹振興、鄒炳良、侯三、蔡玉德、刀占剛到廣東學習“發水茶”的製作方法。1973年,鄒炳良與時任昆明茶廠廠長的吳啟英等人組成普洱茶渥堆發酵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反覆的實驗,取得了普洱茶人工發酵的成功,初步研究探索出了在勐海這個低緯度高海拔氣候環境下,普洱茶渥堆發醇的工藝過程,參與撰寫了第一套關於普洱茶生產工藝和操作規程的教材,進而持續進行普洱熟茶規範化、標準化的定型生產的實踐探索。
經過反覆試驗,勐海茶廠終於把“雲南青”製成了“普洱茶”,掌握了人工後發酵工藝,普洱茶加工由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時至今日,勐海茶廠的普洱熟茶製作技術和品質,仍然代表著業界的最高標準。
唐先生讓勐海茶廠聲名鵲起,在其任上,勐海茶廠經歷了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並在規模、產品、工藝等方面逐步確立了其在業界無可替代的地位。1989年,“大益”商標正式註冊並使用,為茶廠乃至未來集團的品牌藍圖勾繪出開創性的一筆。在這段時間中,以唐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勐海茶人的湧現,對雲南乃至中國茶產業的發展同樣功不可沒。正如詹英佩在書中所寫:“唐慶陽先生1938年來雲南,為雲南的茶業躬身奮鬥了56年,從俊逸青年到滿頭白髮,他將自己的全部心智都付給了雲南茶業,‘滇紅’有他的心血,藏銷緊茶有他的操勞,七子餅茶在他的主持下恢複製作,發酵普洱茶在他當廠長時開始生產,他是雲南現代化制茶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