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淮西戰爭

淮西之亂,或稱唐平淮西戰爭,是唐中期的一次平叛戰爭。持續30多年,影響所及,河北諸藩鎮亦先後歸唐,唐王朝一度重歸統一。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吳元濟更加飛揚跋扈,四出攻城掠地,“狂悍而不可遏”。在關東地區,“為其殺傷驅剽者千里”。唐廷發諸道兵討伐吳元濟,但由於所命非人,指揮無力,出兵三年仍不能奏效。元和十二年(817年),憲宗任命宰相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進駐郾城(河南偃城),負責統帥全軍。當時,各道軍中均由宦官任監軍使,經常干擾掣肘各軍將領,影響了將領們的作戰積極性。裴度到前線後,了解到宦官監軍的弊端,奏請憲宗將監軍取消,使將領們能獨立處理軍事,被動的戰局逐漸得以扭轉。唐將李愬,是一個智勇兼備的猛將,在這年冬天一個風雪瀰漫的夜裡,率領九千士兵突襲淮西鎮老巢蔡州城(河南汝南),舉活捉吳元濟,平定了淮西之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平淮西戰爭
  • 發生時期:唐朝中期
  • 戰爭性質:平叛戰爭
經過,後續,

經過

唐德宗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自立,稱王稱帝。後淮西將領相繼攻殺取代,對唐廷或降或叛。元和九年(814)八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立為帥,屠掠舞陽、葉縣、襄城(均屬今河南)等地,進至東都洛陽附近,關中震動。憲宗命16道兵進討,但兵力分散,屢戰功微。且諸軍勝則誇大,敗則隱瞞。憲宗力排眾議,堅持用兵,並遣太子詹事李愬為唐、隨、鄧三州節度使領西路軍參與討伐。十二年三至五月,李愬拔文城柵(河南遂平西南),又切斷元濟割據的申(信陽),光(潢川)、蔡(汝南)三州之間的聯繫。其間,北路軍在李光顏率領下,在郾城附近擊敗叛軍主力3萬人。元濟急調蔡州駐軍增援北線,重點防禦郾城一帶,使蔡州防禦空虛。唐東路軍由壽州(安徽壽縣)西進,南路軍由鄂州(武昌)北進,牽制了淮西申、光二州兵力,造成西路軍可直搗元濟老巢蔡州的有利態勢。已到郾城督戰的宰相裴度奏請朝廷撤去監軍,使主將能機斷行事,不誤戰機。十一月,李愬在密報裴度並得其贊允後,率部近萬人分前後三隊乘雪夜奇襲蔡州,生擒吳元濟。申、光二州淮西軍亦降。持續30多年的淮西叛亂至此結束。影響所及,河北諸藩鎮亦先後歸唐,唐王朝一度重歸統一。

後續

淮西平定後,滄景、盧龍成德等鎮,相繼歸順唐中央,獨淄青李師道負隅頑抗,被憲宗發兵擊敗。到此時,唐朝算是恢復了表面上的統一,不過節度使握有重兵的局面並未改變,藩鎮割據的基礎也未消除,所以,表面上的統一當然不可能持久。元和十五年(820年),憲宗被宦官殺死後,河朔三鎮又相繼叛亂。自此至唐滅亡,藩鎮林立的割據局面一直延續下去。宣宗以後,唐中央已無力與藩鎮較量,割據局勢愈演愈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