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兄弟

唐山兄弟

《唐山兄弟》是由長沙電台音樂頻道策劃、製作的抗冰題材廣播劇,於2009年南方抗冰救災勝利一周年的前夕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山兄弟
  • 外文名:Tang Brother
  • 國家/地區:中國
  • 類型:廣播劇
  • 製作公司:長沙電台
  • 首播時間:2009年
  • 播出頻道:長沙電台音樂頻道 
  • 導演:尹頌軍
  • 播出狀態:已完結
基本介紹,評價,

基本介紹

《唐山兄弟》是長沙電台音樂頻道繼2007年10月以《生死大營救》奪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後的又一力作。
這部廣播大戲以唐山玉田縣青年農民宋志永,於大年三十率領同村13位兄弟千里迢迢自費奔赴郴州參加抗冰救災這一壯舉作為原型,通過對“唐山兄弟”故事的記錄、謳歌、升華,去探尋、觸摸2008年裡我們民族所經受的靈魂悸動和洗禮,並折射、展現13億中國人民如何用不屈不撓的意志、汗水和血肉之軀,戰勝南方冰災直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驚世畫卷。而此劇更是集結了著名導演胡培奮、劇作家曹清平、作曲家焦虎林等組成的強大創作班底。據悉,該劇將在中央、湖南、河北、唐山郴州等多家電台造勢播出。

評價

語言:唐山味兒十足
該廣播劇以宋志永等十三義士的事跡為原型,重點刻畫了從大地震歷史背景中走出來的唐山農民感恩天下、大愛無疆的胸懷,深切揭示“十三人感動十三億”的緣由所在。全劇巧妙地借用宋志永夫妻二人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來承擔解說與旁白的功效,同時以主體事件的回放來鋪陳展開整個結構。 劇中對白緊緊抓住了唐山農民語言特色,有“俺媳婦”、“老婆子”、“大爺”這類地域特徵鮮明的稱謂,還有“我頓頓二兩,雷打不動。幾十年的老規矩咋給破了”“要那么多錢幹啥,錢多了招賊”等生動詼諧的言語,這些都確保了每個人物自出場伊始就洋溢著讓人過耳不忘的個性色彩。
人物:四個農民成主角
《唐山兄弟》中宋志永、宋保國、祥福叔、大林四個人物作為主要角色。其中,宋志永是行動的發起者、帶頭人,宋保國作為村委幹部,是不可或缺的堅定支持者,而祥福叔的老當益壯、心思縝密,以及大林的初生牛犢不怕虎,都給聽眾留下栩栩如生、各自不盡相同的惟妙惟肖的印象。 “把我們這幾個農民給演活了。”聽過廣播劇的宋志永告訴記者,劇中把他們抬電線桿上山被竹茬刺穿腳板、飲食與水土不服鬧痔瘡出血郴州彌留老人捐款給他們的事兒都生動地表現出來了,“抗冰經歷對我來說,至今記憶相當深刻,聽了廣播劇,那些事兒就像發生在昨天,現在我作為一名郴州榮譽市民,時刻忘不了身上肩負的義務。”
緣起:十三義士感人至深
據該劇編導者之一尹頌軍介紹,在2008年初南方波瀾壯闊的抗冰救災鬥爭中,包括電力工人和人民子弟兵在內,各行各業都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唐山13位農民兄弟自費赴湘參與抗凍的事跡尤為感人至深,就在他們著手規劃醞釀本年度廣播新劇題材時,5月中旬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過,長沙電台音樂頻道原本瞄準的對象———唐山宋志永農民志願者小分隊,也在第一時間投身到四川地震救援當中,並成功挽救了數十人的生命。2008年7月,當主創人員趕赴唐山採訪時,恰巧見到了宋志永正為他從震區帶回來的近百名孩子的學習生活在殫精竭慮……在悲喜交加之年,宋志永小分隊就這么聚焦於主創人員心中。 主創人員通過人物實地採訪、網上搜尋,以及調閱從央視到鳳凰衛視眾多報導“唐山兄弟”的新聞與訪談等途徑,先期大量占有、消化了第一手資料,創作上則採用紀實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的筆調,全劇音效細膩,大場景的描繪更是動人心魄,引人入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