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大“四少”之一:朱皆平,唐山交大“四少”之二:許元啟,唐山交大“四少”之三:羅河,唐山交大“四少”之四:李汶,
唐山交大“四少”之一:朱皆平
朱皆平(18??—1961),原名朱泰信,192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簡稱唐山交通大學,下同)土木工程系(衛生工程門)。1925至1930年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微生物學,在巴斯德學院進行研究工作。1931年至1942年受唐山交通大學聘請,先後任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土木系代理主任;講授城市規劃、市政管理、道路工程、給水工程、污水處理及排放、微生物學等課程。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衛生工程實驗室,是國內講授城市規劃的第一個中國教授。
朱泰信喜好文史,能文。1919年1月任唐山交通大學1922級所創辦《壬戌雜誌》總編輯。五四運動時,為我校學生救國團所發行的《救國報》總編輯。在我校歷史上出版過的刊物上常有他的作品發表。
唐山交大“四少”之二:許元啟
許元啟(1889—1972),字啟民,上海市嘉定縣南翔鎮人。1921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機械系。在校期間,五四運動蓬勃發展,他積極投身我校學生救國團的各項活動,編輯出版《救國報》;加入“人社”,創辦《科學的唐山》刊物;在《新青年》上發表兩篇調查報告《唐山勞動狀況》。
1921年,許元啟在上海交大任教時,曾主持唐山交通大學上海校友會工作,並在當時的《民國日報》上主辦《唐山潮聲》副刊,聲援唐山開灤五礦的工人大罷工及母校的學生運動。
1936年來唐山交通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在1937年湘潭復校中出力頗多,四處奔走,籌集復校經費,將家中僅有的一筆七千元養老金傾囊捐贈學校,以至全家老小僅能餬口度日。終使學校先後在湖南湘潭、湘鄉及貴州平越等地複課,挽救學校於危亡,為唐山交通大學作為一所完整的工程學院的繼續存在和日後的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復校後,曾兼任圖書館館長,1942年離校。1951年返唐山交通大學,任材料系主任。
1952年院系調整,材料系停辦,轉到橋隧系任教。1955年,任唐山鐵道學院圖書館館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許元啟講授建築材料、熱力引擎、機械學等課程。
許元啟是國內知名的圖書館專家。1925年,創造了新型的圖書分類法。為我國的圖書館分類學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在全國高校中最早實行開架制度。從1960年開始,與北京各主要圖書館進行協作。編制聯合目錄,為實現館際互借,資源共享打下了基礎。文革中遭受迫害,1969年含冤離開唐山,與母校隔絕,1972年抱恨病逝。
1936年來唐山交通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在1937年湘潭復校中出力頗多,四處奔走,籌集復校經費,將家中僅有的一筆七千元養老金傾囊捐贈學校,以至全家老小僅能餬口度日。終使學校先後在湖南湘潭、湘鄉及貴州平越等地複課,挽救學校於危亡,為唐山交通大學作為一所完整的工程學院的繼續存在和日後的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復校後,曾兼任圖書館館長,1942年離校。1951年返唐山交通大學,任材料系主任。
1952年院系調整,材料系停辦,轉到橋隧系任教。1955年,任唐山鐵道學院圖書館館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許元啟講授建築材料、熱力引擎、機械學等課程。
許元啟是國內知名的圖書館專家。1925年,創造了新型的圖書分類法。為我國的圖書館分類學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在全國高校中最早實行開架制度。從1960年開始,與北京各主要圖書館進行協作。編制聯合目錄,為實現館際互借,資源共享打下了基礎。文革中遭受迫害,1969年含冤離開唐山,與母校隔絕,1972年抱恨病逝。
唐山交大“四少”之三:羅河
羅河講授平面測量、大地測量、天文測量等課程。在航空測量解析法、圖算、初等數學等方面,造詣很深,卓有成就。發表有《正多邊形的三角形解法》、《聯立一次方程式的圖解法》、《圓周的等分問題》等論文和著作。這些數學問題的解決,思路新穎。解法奇妙,都具有獨創性。1985年,他將零散發表在中外刊物上的文稿,彙編成《初等數學趣探》一書(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此後。他又將該書譯成英文。
羅河是我國圖算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研究航測解析法的先驅。1976年,在他72歲高齡,又表了《由互不相關的獨立模型構成區域地形》。當時,國際攝影測量學界普遍關注象點坐標系統誤差的處理問題,羅河在1979年又提出了一種補償系統誤差的方法,發表了《以射線角為根據的三連象片獨立模型法區域網平差》。到80多歲,他又開始了粗差理論及粗差檢測方面的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羅河以嚴格要求學生著稱,測量實習時從記錄格式、有效數字、計算、校核、書寫工整上進行認真檢查,稍有不足,都要求返工重做。他主張學生在知識上要有超前性。所以,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增添新知識。他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他出的考試題,一般都不能從書本上找出答案,而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方可求得解答。
羅河一生簡樸,公而忘私,品德高尚,堪稱科教工作者的楷模。在“文革”中,羅河面對種種污衊、迫害、以及非人折磨,堅貞不屈,正氣凜然,受到人們普遍尊敬和愛戴。
羅河是我國圖算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研究航測解析法的先驅。1976年,在他72歲高齡,又表了《由互不相關的獨立模型構成區域地形》。當時,國際攝影測量學界普遍關注象點坐標系統誤差的處理問題,羅河在1979年又提出了一種補償系統誤差的方法,發表了《以射線角為根據的三連象片獨立模型法區域網平差》。到80多歲,他又開始了粗差理論及粗差檢測方面的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羅河以嚴格要求學生著稱,測量實習時從記錄格式、有效數字、計算、校核、書寫工整上進行認真檢查,稍有不足,都要求返工重做。他主張學生在知識上要有超前性。所以,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增添新知識。他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他出的考試題,一般都不能從書本上找出答案,而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方可求得解答。
羅河一生簡樸,公而忘私,品德高尚,堪稱科教工作者的楷模。在“文革”中,羅河面對種種污衊、迫害、以及非人折磨,堅貞不屈,正氣凜然,受到人們普遍尊敬和愛戴。
唐山交大“四少”之四:李汶
李汶(1909—2002),字一之,江蘇鎮江人。1933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校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製圖、房屋建築學、建築學等教研室主任和校圖書館館長。1987年退休後延聘三年。在校執教近六十年。李汶講授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鐵道房屋、房屋建築學、工業建築、建築熱工等課程。指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
李汶在任教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苟。對學生的作業,經助教看過後,他還要親自審閱批改。李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講課內容和與之相配合的作業題使學生稱為“頭痛幾何”的投影幾何學課程經過努力取得良好成績。許多校友返校之時,都懷著感激和愛戴之情,去拜訪和看望李汶教授。
李汶終生從事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先後發表了《正軸測投影原理與作圖》、《確定太陽方位及其角度的投影作圖法》、《球面三角形圖解法》、《仿宋字的寫法》等文章。
李汶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母校。始終與母校同甘苦,共患難。在抗戰的艱苦歲月中,他同師生一起,共度難關。由於他從事建築科學,在我校長期、曲折的建校工作中,他付出了多年的辛勞。早年,他為唐山校園設計並監造了校友廳、教授住宅,改造了西講堂、圖書館。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校址不斷改變,先後在天津、北京、蘭州和唐山新校址等地,為學校遷建,進行了鑽探、規劃、設計和建造等工作。1985年,參與我校成都總校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的評選。
李汶終生從事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先後發表了《正軸測投影原理與作圖》、《確定太陽方位及其角度的投影作圖法》、《球面三角形圖解法》、《仿宋字的寫法》等文章。
李汶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母校。始終與母校同甘苦,共患難。在抗戰的艱苦歲月中,他同師生一起,共度難關。由於他從事建築科學,在我校長期、曲折的建校工作中,他付出了多年的辛勞。早年,他為唐山校園設計並監造了校友廳、教授住宅,改造了西講堂、圖書館。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校址不斷改變,先後在天津、北京、蘭州和唐山新校址等地,為學校遷建,進行了鑽探、規劃、設計和建造等工作。1985年,參與我校成都總校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的評選。